本期要目 2011年第2期(总第108期)
民盟江苏省委在宁举办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举行“身边的典型”事迹报告会 民盟镇江市委积极组织盟员参加
镇江市民盟原主委赵杰文获“镇江市人民奖章”荣誉称号
民盟镇江市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动员和部署换届工作
养心、静思,然后用心感悟 —— 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
江苏大学三位盟员被新聘为副处级领导干部
忆往昔 看今朝
追忆风雨历程 谱写时代篇章—— 写在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七十周年
民盟似烛照我行
赵怀德老师时评
莴苣卖完了,政府责任没有完
“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三重忧虑
镇江民盟优秀盟员袁建平
镇江民盟优秀盟员贺云华
朴实无华,追求卓越 —— 记丹阳九中校长,盟员谢春华
由盟员王骧老先生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全注本《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注》正式出版
主 编:民盟镇江市委员会宣传处 责任编辑:任一鸣 张苏明
邮编、电话:212050 84421556 镇内刊第017号
地 址:镇江市南徐大道68号行政中心6号楼5楼
镇江民盟网址:http://www.zjmm.gov.cn
民盟江苏省委在宁举办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5月31日下午,由民盟江苏省委主办的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京大学知行楼报告厅举行。江苏科技大学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四人应邀前来做了精彩报告,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于琨奇出席报告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直属基层100多位负责同志和盟省委机关干部聆听了报告会。
会议由民盟江苏省委秘书长张育红主持。
为落实民盟江苏省委《关于开展向景荣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加强典型引导,掀起向景荣春同志学习的热潮,推动广大盟员学先进、赶先进,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建功立业,民盟江苏省委举办了本次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共进行了三项议程:一、观看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录像;二、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做报告;三、于琨奇副主委代表民盟江苏省委讲话。
在观看了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录像后,宋向荣、王清瞾、王逊等三位报告团的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出发,真实生动地介绍了景荣春同志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到场的盟员无不深受感动,许多盟员纷纷在报告团的留言簿上写下感言。
会议最后,于琨奇副主委指出: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化身,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指引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前进。景荣春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全省盟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榜样,确立了标杆。
他强调,学习景荣春同志,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广大盟员要以景荣春同志为榜样, 在平凡之中追求伟大,在平淡之中保持热忱,立足本职,开拓创新,认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贡献!
民盟镇江市委副主委任一鸣出席会议。
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举行“身边的典型”事迹报告会
民盟镇江市委积极组织盟员参加
6月22日下午,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举行“身边的典型”——市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事迹报告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会议由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宦祥宝主持。
各民主党派共7位成员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报告,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高专支部盟员罗爱红所作演讲内容为江科大已故盟员景荣春教授事迹介绍。
中共镇江市委副书记张庆生出席报告会,他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事迹报告会,很有意义和影响。首先是时代性很强,紧跟镇江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追求;其次是政治性很强,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报告会;第三是激励性很强,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各民主党派成员,为镇江争创一流、跨越发展作贡献。张庆生希望市各民主党派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提升民主合作层次,更好地为镇江跨越发展服务。
镇江民盟主委陈昆山,副主委佘其瑞、李鼎如、任一鸣,市民盟全体机关干部、各界别盟员和其他兄弟民主党派成员约700余人参加了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举行的“身边的典型”事迹报告会。 (张苏明)
镇江市民盟原主委赵杰文获“镇江市人民奖章”荣誉称号
在7月26日召开的镇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决定授予王伟耀等16人“镇江市人民奖章”荣誉称号,并向每位获奖者颁发镇江市人民奖章和荣誉证书。镇江市民盟原主委、镇江市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大学原副校长赵杰文因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此殊荣。 9月6日上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在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镇江市授予人民奖章荣誉称号大会,对16名为镇江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授予“镇江市人民奖章”。市领导许津荣、刘捍东等出席会议。授荣大会上,镇江市人民奖章获得者代表赵杰文等三位同志作事迹报告。
“镇江市人民奖章获得者”是我市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全市人民对在建设镇江、发展镇江的实践中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的最高褒奖。自1996年以来,这是我市人大常委会第六次授予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已有6批、76人获得了这项殊荣。
(张苏明)
民盟镇江市委召开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
动员和部署换届工作
2011年8月29日下午,民盟镇江市委在京城饭店召开了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对今年底前市民盟的换届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驻会副主委任一鸣在会上宣读了《民盟镇江市委关于市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主委陈昆山传达了省、市有关换届工作的若干会议精神,并在讲话中指出:本次换届对于进一步加强民盟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各项职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换届过程中,要充分酝酿协商,按《中国民主同盟章程》规定制订各项程序和办法,确保选举的公开、公正、公平。他希望各级盟组织要深刻领会换届的意义,明确换届的要求及程序,同时希望各基层盟组织配合盟市委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市民盟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产生办法作了说明和要求。接着,出席全委(扩大)会议成员还对新一届盟市委领导班子作了民主推荐。
会议中,还邀请了老盟员、市实验高中退休教师赵怀德作了《如何关注民生、参政议政、积极撰写信息和提案》的讲座,赵老师用大量精辟生动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从而写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社情民意和信息,以及写作方面的一些技巧。
原主委滕子明、赵杰文到会亲切看望了参会代表。会议在和谐的氛围中于当天圆满结束。 (张苏明)
养心、静思,然后用心感悟
------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
任一鸣
从暮冬时节来到首都北京,来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生活已整整一个月了。眼看着北国的春天就要来了。
三十天来,非常庆幸能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同时又能静心参加中央社院的学习。心也养了,情也怡了,友也交了。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习得了一些感受。总之,觉得有一种幸福感。所以,也就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养 心
平时总觉得工作很忙,应酬很多,这已成为当下中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常态。其实,这恰是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和单位政事不分问题的集中反映,也是浮躁和知行脱节行为的深刻表现。
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民盟的先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曾两次更名。他原来叫陶文濬,青年时期因崇拜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1911年改名“陶知行”。后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他逐渐发现王阳明学说中的内在痼疾,即脱离社会实际,疏远广大民众。1927年,他针锋相对地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观点,突出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自己年轻时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 1934年7月,正式把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从陶行知先生将“行”、“知”二字循序的刻意调整,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积弊的刻骨认识。确实,在中国不缺乏思想家,坐而论道者比比皆是。我们的干部道理都懂,不缺“知”,缺的正是“行”,要“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用知导行”。
所以,要戒心浮和气躁,须先养心。
所以,这次我正好利用这难得学习的机会,来个修身养心,褪一褪浮躁,增一增心静!
所以,没特殊情况,我每天早晚必到附近的紫竹院公园静心散步,让音乐相伴、让湖风相伴、让春意相伴,很是惬意。
于是,我在3月24日的清晨,拍摄了一组照片-----晨曦中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天空。京城的天空是那么的清纯、蔚蓝、深邃并幽远!还有、还有蓝天衬映下的春柳、老槐……
是为养心的佐证。
静 思
人人都在寻找归宿,找一份灵魂的静谧和梦寐。但又总是在寻找,总难以停下略显疲惫的行旅和步履。
3月25日晚上,我有事坐动车赶回镇江家中,伴随了一夜的车轮声和偶而的鸣笛声。我偶然悟到,也许这车轮声和鸣叫声就意味着安分与骚动不定的交织,停顿与匆匆而过的交织;或者,是获得与失去的共生并行。
其实,我们当下正需要那份难得的宁静和内省,特别是在手中有权、有职、有势的时候。
这,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李国能,香港终审法院首席大法官,去年10月刚刚卸任退休。2009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曾以“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为题,介绍李大法官。
李国能说:法官断案,必须公正、专业和有效率。要司法程序运作得当,这三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决不会为了效率而牺牲公正或专业水平,并会坚持效率与维持司法质素两者并行共存。
没错,“公正、专业,然后有效率”正是香港司法理念的精髓所在。法院之所以能够获得公民的认同与尊重,全凭其无私居中的独立地位以及专业权威的法律素质。香港市民相信终审法院作出的独立裁决是公正而可信服的,因为法官们是无惧无私的。独立的司法会使看来不受欢迎的立法决议与行政决定得到民众的认可,因为独立带来公正,公正带来尊重。
李国能还说,体现香港司法机构的根本理念是——效率不能以牺牲公正和专业为代价。
独立,公正、专业,然后达至效率,这是香港法院展示给世人的形象,也是香港社会繁荣、自由和稳定的基石。
这无疑对我国当前的政府职能转型和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个是死刑官员、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也是《南方周末》报,2011年3月24日的“时政”栏目有一篇文章,标题是“我当纪委书记,市委书记也不监
督我——死刑官员曾锦春对话反腐学者”。
他说,对于如何监督纪委书记,监督官员,还是舆论监督,很有价值,也很有作用,而其他监督则流于形式、没有威慑作用。他坚持纪委书记和纪委干部一定要异地交流,后悔换届时让他当政协主席他却没去,也后悔要他到衡阳当纪委书记也没去,因为在新地方,他不敢大胆捞钱。
曾锦春说:制度总的来说是好的,关键是落实。制度不落实,就成了挂在墙上的月亮。不是吗?当下我们的法律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是够多的了,关键是切实的执行。
所以,要解决当下政府管理中的过度威权和部分失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司法和新闻的相对独立。
感 悟
这一次有幸在人民大会堂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大会,特别是旁听了所有的大会发言,感受颇多。
一是主题鲜明。“民生”话题成为主旋律。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共计47篇大会发言材料中,从广义上说,篇篇涉及民生。从狭义上说最少有34篇之多,占大会发言数的73%以上。
二是气氛民主。在47个发言中,自发获得热烈掌声的共有8个。获得掌声最多(达10次之多)的是来自香港的政协委员、香港房屋协会原主席潘祖尧,他在题为《城市建设中的隐忧》的发言中,列数当前内地城市建设中的九大问题:规划论证不充分、首都效应、千人一面、高大全思想、专家缺乏话语权、非洋莫取、建筑质量问题、政绩工程等等,说得鞭辟入里,获得政协委员们的经久掌声。民盟安徽省委主委刘光复委员在题为《根治文山会海必须动硬来真》的发言中,更是直陈文山会海的恶疾,指出既要“怒斥”,也要“痛究”,更要“问责”。他的发言说到了政协委员的心坎里,获得4次热烈掌声。民建天津主委欧成中的《国有经济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四大困境及出路》,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勋儒的《关于规范各类全国性创建活动的建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的《推进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商务部原副部长黄海的《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湖北工商联主席赵晓勇的《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绩效》等发言均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坦诚谏言而获得在场政协委员发自内心的掌声。这让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在中国最高议政平台上的那种宽松、民主的政治气氛,更让我们对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充满了期待。
三是表达通畅。在政协会议现场,台上每位发言者的坦率,体现了参政议政者的直抒己见和敢说箴言;台下不时发出的真实掌声,则反映了与会政协委员的敢于流露真情和表达民意。而这,正是当下我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有益表征----民主之风的猎猎吹起。
这,也让我想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亲民总理温家宝。温总理在2010年8月份深圳视察时指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家宝总理还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其实,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
温家宝总理在深圳重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指停滞和倒退会葬送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死路一条。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另一个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著名政治学者,“增量民主”理论的倡导者。他有一篇著名的政治宣言式的文章,题目是《民主是个好东西》。
他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但是,在人类迄今发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民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而且公开的广为流传!
所有这些政治现象,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参政的进步、国民的进步、民主的进步、中国政治生态的进步,更透露了一个这样的政治信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即真正以民为本,将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主进程是不可逆转的了。
这些,便是我来北京旁听全国政协大会和参加中央社院学习的真实感受-----养心、静思,然后感悟。只有先养心,方能静思,然后才有真感悟。
江苏大学三位盟员被新聘为副处级领导干部
江苏大学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近期进行的新一轮处级干部换届聘任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并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聘任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三位盟员为副处级领导干部。他们是:
李伯全,男,1956年8月出生,汉族,江苏宜兴人,民盟盟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被聘为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袁建平,男,1970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金坛人,民盟盟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被聘为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新朝,男,1970年4月出生,汉族,陕西丹凤人,民盟盟员,1995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现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正科级秘书,被聘为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
至此,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有五位盟员现任江苏大学副处级领导岗位。
(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供稿)
忆往昔 看今朝
风风雨雨70载;
荣辱与共70载;
锐意进取70载;
成果丰硕70载;
70年的历史只是民盟无尽延绵的政治生涯上的弹指一瞬。
在抗日烽火中,忧国忧民的前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携手努力,不畏强权压力,置生死于度外,用他们的智慧、胆魄乃至于生命,于1941年3月19日创立了中国民主同盟。 此后,民盟盟员们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坚定立场下定决心,为国家的安定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腔忠诚履行着对国家、对人民、对民盟的责任;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利益而殚精竭虑。这将以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永远记录在中国民族的史册中,我为是这个党派中的一员,倍感光荣。
民盟的盟员大多数来自教育界,我也是从一名教师一步步走进了这个终生将为之奋斗的党派,从最初加入民盟到为之发展而努力的这些年里,我渐渐的走向成熟,也渐渐的理解了民盟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入盟的这几年,我经历了从不甚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感触,从感触到为之骄傲,从为之骄傲到为之奋斗的历程。在民盟这个大家庭里,有学术先驱,有政界要人,有商界精英,所有的盟员在这个圈子里寻找到的不但是互惠互助的良师益友,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相知相敬。从社会角度上讲,民盟开拓了盟员的生活圈,给予了更多非政界人士政治上的话语权,把更多的精英式人才团结起来,献睿智之言,建务实之策,促利民之举,为国家开拓出更为辉煌的事业尽助推之力。
忆往昔,在民盟的每一天已经组成了我生命的一个重要而不可分割部分。民盟给予我思想上、精神上莫大的鼓舞,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工作、生活。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跟民盟有着及其重大的联系,而我也深信像我一样在民盟中受益匪浅的盟员大有人在。
看今朝,民盟吸纳了众多的社会精英,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之下必然会鞠躬尽瘁,为了民盟的,社会的,祖国的明天奉献出一份力量;必然会走向一个更为长久更为美好的未来。
民盟丹阳五中支部 贺云华
追忆风雨历程 谱写时代篇章
写在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七十周年
我从200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至今,已2年有余了。期间,我不断地翻阅各类盟史资料,学习盟史知识,积极参加盟组织活动。随着对民盟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逐渐在盟组织的教育下成熟起来。作为民盟的一员,能有机会把自己和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知识分子政党连在一起,坚持“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让我在秉承民盟前辈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的同时,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努力承担起作为一个参政党的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和民众的认同与赞誉而感到骄傲和自豪。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迎来90华诞之年,也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的喜事之年。在民盟走过70年征程之际,重温它的光荣历史,不禁感慨万千。
中国民主同盟是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诞生的,它的创建者和早期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带领一批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在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促和平,与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民盟盟员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虽然我们后来人未曾亲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但当看到张澜、沈钧儒等民盟前辈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时,仍会感到激动和自豪。因为它证明了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程,昭示了民盟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贡献。
七十载沧桑砥砺,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年,见证了中国民主同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见证了民盟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光辉历程。在民盟七十年的历程中,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民盟都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它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政治信念从未动摇过。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参政党,民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引下,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在坚持重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稳步地发展了一批政治素质好、有代表性的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入盟,盟组织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光阴荏苒,弹指之间,中国民主同盟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的奋斗史。过往的7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中国民主同盟所走过的道路,它作为知识分子政党为国家、为民族、为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所付出的心血与探索;它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谱写的多党合作的壮丽诗篇;它在中国翻天覆地变化中的努力与实践;将以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记录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
我想在民盟迎来70岁生日之际,重温历史,关键在于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和发扬民盟的光荣传统,续火传薪,是一个参政党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紧跟时代步伐的首要前提。其“以天下为己任”、“奔走国事,关注民生”的精神,不仅要我们铭记在心,而且需要我们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始终不渝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民盟智力优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社会服务工作,为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丹阳市民盟医卫支部 王 琦)
民盟似烛照我行
初读闻一多先生的《红烛》,心中颇多感慨,展现在我眼前的已不是那个愤世嫉俗,孤傲倔强留着山羊胡子,大义凛然用生命发出怒吼,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形象。在《红烛》中更多的是闻一多先生对于自己深爱的祖国、一份深深眷恋,如红烛殁世,创造光明理想。“红烛”不仅是一种为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更象征了一种伟大的职业——教师。
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支红烛,将自己的脂膏,不息的流向人间,培育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儿。沉浸在工作所带来的自豪和快乐中。闲暇时,我时常吟读着闻一多先生的《红烛》。不禁猜想先生在做诗的潜意识中,是否更有对教师的赞美和期望呢?就如诗中所说:“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先生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他感人至深的伟大诗篇;为劳苦大众争取自由的超凡行动以及作为中国同盟会中最为优秀的盟员之一的人格魅力。了解闻一多先生也成为我与民盟首次心灵的触电。不禁思考,能让先生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捍卫的信仰,那该是拥有怎样魅力的组织啊!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民盟,了解到它成立于1941年3月19日,成员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民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政权工作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坚持 “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提交议案、贡献一份力量。民盟所做的一切早已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
2002年我调入省丹中工作,接触了丹中民盟支部的主委贺蜀硖老师,她的一言一行深深感染了我,我第一次萌发了加入民盟的想法,因为,那里是知识界精英聚集的地方,是一颗璀璨而遥远的星辰,所以总有一种力量促使我接近它。我向贺老师表达了我的入盟想法。贺老师还给我讲了关于民盟的章程,加深了我对民盟的了解。从农村中学调入丹阳的一流学校的那一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迷惘,贺老师是我们语文组的教研组长,在教学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交谈中,我问贺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她沉思片刻,微笑的对我说“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闻一多先生的诗,收获在耕耘中实现,耕耘即是一种收获。这就是身为教育者的觉悟和职业准则。与贺老师的交谈,我受益匪浅。笼罩迷雾的心如被春风沐浴,变得清彻透亮。她的人格魅力和非凡见识令我敬佩,更坚定了我加入民盟的决心。民盟似烛,美丽而柔和,明亮而温暖,无私而无畏,大度而宽容。烛火不灭,信念不止。民盟似烛,给我以希望,照亮我前行。
民盟省丹中支部 朱彩娥
编者按:实验高中支部盟员赵怀德2011年以来在京江晚报已发时评20余篇,知名网站发了几十篇。最近转发网站较多的文章篇目例如《彻查染色馒头,为食品安全撑起一把伞》、《镇江公立医院抢病人令人忧》、《衙门作风使屠宰场成监管盲区》(新华网时政频道新华评论)、《开发商雇美女空中撒钱闹剧不该登场》、《岂容公共场所禁烟成一纸空文》、《国家工商总局曝光违法企业为啥成了护短》、《垄断企业福利应该有个“谱”》等,下面这篇也是赵怀德老师的时评。
莴苣卖完了,政府责任没有完
据4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镇江“江心洲奶奶”2000斤莴苣卖完了。几天来,在镇江市、丹徒区和江心洲生态园区三级政府联动下,大量民间和社会渠道介入,登岛抢购莴苣的车辆络绎不绝,订购莴苣的订单也纷纷飞来。单昨天,就有90万斤莴苣离岛。4月3日前江心洲1300亩莴苣可全部销售结束,“莴苣危机”已成功化解!
孙女网上发帖为奶奶卖莴苣,镇江江心洲莴苣滞销立即引起网友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原本宁静的小岛热闹起来,登岛“抢购”莴苣的车辆络绎不绝。短短几天,“莴苣危机”就成功化解。网上发帖的网友“我爱天上人间”,当然是功不可没。没有她及时发布信息,哪来各方人士的共同关注呢?上岛“抢购”莴苣网友和各方人士也为菜农分了忧,出了力。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关部门组织几十个单位上岛采购莴苣,使原本只能卖8分钱一斤,卖到了0.2元-0.4元,大大减少了菜农的损失。
“江心洲奶奶”的莴苣买完了,但是政府的责任没有完。去年国务院常务会上重申建立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的问题。从政策的连续性上分析,菜篮子从来不曾离开过市长工程的范畴。江心洲是镇江市的“菜篮子”,政府的责任当然不仅仅是在“菜贱伤农”,网友自发“抢购”莴苣的时候,才站出来“帮农民兄弟一把”。笔者以为,政府应当从“化解莴苣危机”中明确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变被动应付到主动尽责,从以下三方面把菜篮子工程抓好,既避免再次发生类似“莴苣危机”的事件,又保障城市蔬菜价格基本稳定。其一,建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对菜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适时调整蔬菜品种及种植面积,防止“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其二,帮助菜农与超市无缝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让城市居民卖到便宜蔬菜。其三,减免各种费用,例如过路费、过桥费、过渡费、菜场摊位费等等,为菜农进城卖菜提供方便。
赵怀德:“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三重忧虑
世界奢侈品协会(World Luxury Association,WLA)周四发表报告说,预计中国最快将于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得益于经济飞速增长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而日本则因为经济低迷对奢侈品的需求明显减少。
《世界奢侈品报告蓝皮书》称,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达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车)已占全球份额1/4。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奢侈品消费国,而明年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繁荣是中国经济繁荣的积累过程,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结果,是可持续的。而更多的人对消费品市场过快的增长率以及炫富心理则表示担忧,认为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者以为这绝非杞人忧天,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至少有三重忧虑。
一忧:权贵竞逐豪奢,民生焉得不苦? 贪官引领奢侈品消费潮流,已不是什么机密。其一,腐败分子中,贪污受贿纪录接连刷新。在近年揪出的腐败分子中,不仅有千万级的,有的甚至已达亿元之多。被称为“许三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长徐迈永,贪污受贿金额达2.13亿元。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1993年至2001年间伙同其前任行长许超凡、许国俊等人贪污挪用巨额公款,总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新近揪出的珠海巨贪、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冼文通过受贿、放高利贷,非法谋财共1600余万元。其二,在各地举办的反腐展览和贪官赃物拍卖中,从珠宝古玩、名人字画、极品洋酒、世界名车到裹金镶银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贪官赃物展,其品类之丰、价值之高,绝对不亚于一场顶级奢侈品展览。如今,不少地方的大商场,价格不菲的金条面市后很快销售一空;黄金饰品、珠宝乃至箱包、钟表、时装等都成了抢手货。而这些奢侈品的流向更令人大吃一惊,竟然近半数被用于向官员送礼。原来奢侈品风行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一些有权的人在“消费”。至于“三公消费”中,究竟有多少流向了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成了一个谜。贪官们挥金如土的快感和潇洒,是建立在公平正义被扭曲、公众利益遭盗卖、百姓身心受践踏的基础之上的。你说,这怎么不叫人忧虑呢?
二忧:低龄化“炫富”明显,企业发展后继乏力。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显示,在消费者组成结构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低龄化”特征: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最小的就在中国。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没能太多地享受生活,所以把这种希望转嫁给子女,希望他们能享受到,导致有些小学生就用最好的手机、最好的书包、最好的钢笔。这些孩子在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价值,长久下来就失去了自己去创造价值的动力。须知,创业难守业更难。试问,谁来传承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的事业呢?企业后继乏力,经济怎么能发展?
三忧:奢侈之风滋长,国人丢了勤俭好传统。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中国人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事件,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而今许多年轻人争相追逐奢侈之风,宁可啃着馒头买名牌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奢欲。为面子花掉几个月的薪水去换一个手包;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买时装、香水。经济发展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未富先奢、崇尚享乐主义,这不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我们需要的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我们不是要做苦行僧,而是要保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刚刚腾飞,我们任重道远,怎么能未富先奢呢?
总而言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不值得喜,而应为之忧。特别是中国人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只是肥了别人而已。当然,也决不是说就不要奢侈品消费市场了;积极推动国内奢侈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创造奢侈品中国品牌,乃是当务之急。
镇江民盟优秀盟员袁建平
袁建平,男,1970年12月出生,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组织委员。
袁建平老师治学严谨,潜心钻研,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攀登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20项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刊物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07年,他所领导的团队获江苏大学首届青年文明号称号,个人获江苏大学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2008年被授予江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被列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袁老师热心盟务工作,积极参加民盟活动, 2003年、2006年和2009年被民盟镇江市委评为先进盟员。
教学科研之余,袁老师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他坚持义务献血累计2200ml。自2005年起,一直资助山西省阳高县两名贫困学生上学,与他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镇江民盟优秀盟员贺云华
贺云华,女1968年出生,大学学历,镇江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丹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丹阳市第八中学校长、民盟丹阳委员会副主委、丹阳市政协教育组副组长。
一、创新思路、立足岗位,学校工作争一流
学校硬件建设创一流。贺云华校长致力于学校硬件建设,开源节流,筹集资金,把八中从一个空壳学校建设成硬件设施一流的镇江市现代化学校。
学校教学质量创一流。贺云华校长在秉承原五中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全新思考,重新定位,积极推进“全程合作教学模式”,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成立的短短两年,获得了三十多项全国、省、市级荣誉。贺云华校长也荣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骨干教师”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二、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履职尽责争优秀
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应对工作新挑战。贺云华校长于百忙中挤时间参加“全国著名初中校长优质均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省统战理论进修班”、“省民盟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镇江市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等学习,努力充实提高自己。担任民盟丹阳委员会副主委,负责宣传工作,因工作出色荣获“镇江民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丹阳市双尽职先进个人”等称号;担任丹阳市政协教育组副组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胸怀大爱,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达10多条。“朴实无华,追求卓越”是贺云华校长的真实写照。
朴实无华,追求卓越
记丹阳九中校长,盟员谢春华
2011年3月,民盟丹阳委员会副主委谢春华同志被任命为丹阳市第九中学校长。她1988年走上教育岗位,1998年成为镇江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至今连续四届被评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推荐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担任政教处副主任,2006年担任丹阳第六中学副校长,她教学效果出类拔萃,教育业绩独树一帜,管理能力有口皆碑,敬业精神兢兢业业。由于突出的成绩和贡献,谢春华同志曾被丹阳市政府记三等功2次、受丹阳市政府嘉奖1次,先后被评为丹阳市师德标兵、丹阳市高中教育先进工作者、丹阳市“双尽职”先进个人、镇江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镇江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朴实无华、追求卓越”就是谢春华盟员的真实写照。
由盟员王骧老先生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全注本《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注》
正式出版
由江苏大学第六支部盟员王骧先生完成的,中国第一部全注本《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注》由江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该书对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609条原文全部做了专门的、较广泛的注释,在目前国内外有关出版物中尚属先创。
已故文史大家、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先生为该书作序时充分指出:该书对已有注者,择善而从,未有注者,新做注释,注释全面、通俗、明白,且“注释”前列有“题解”便于读者掌握每条内容大概,部分条文“注释”后列有“按语”,用以提示该条的学术价值或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具有很高的价值。
1985年,自称“一个普通的城市平民,穷不失志的清苦教师,教书而外惟读书,舌耕之余兼笔耕”的王骧先生发愿注释《梦溪笔谈》全书。初始即得到我国著名学者、《梦溪笔谈》研究专家胡道静先生的赞同和热情鼓励。当时王老虽已年逾古稀,工作繁忙,多次因作注过劳而生病住院,但他仍勉力坚持,终于1988年完成初稿。1998年,为宣传镇江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将初稿分为上下两册,内部印行,起名《梦溪笔谈全注》。2007年,江苏大学出版社成立之初,就与镇江市委宣传部接洽,积极启动该书出版工作。出版社将该书列为其重点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强大的审稿、编辑、校对、设计队伍,以内印本为基础,参考善本,核查原文,多方校证,反复打磨,历时近4年,终于在王骧老先生97岁生日到来之际,使这本编校精良、设计典雅、印制精美的精装本《梦溪笔谈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如将《梦溪笔谈》比作一座知识宝库,王本《梦溪笔谈注》就是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愿这把钥匙能为广大读者朋友开启一扇智慧之门,让千年古梦溪再焕发智慧的光芒 ( 江大委员会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