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思想建设 > 盟史资料 > 镇江盟讯 >

镇江盟讯2009年第二期

时间:2009-07-02 17:55 来源:未知  作者:zjmm  点击:


 

 

本期要目  2009年第2期(总第101期)
~~~~~~~~~~~~~~~~~~~~~~~~~~~~~~~~~~~~~~~~~~~~~~~~~~~~~~~~~~~~~~~~~~~~~~~~~~~~~~
盟务要闻
◇镇江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民盟主委陈昆山参加会议并发言……………………(1
◇民盟镇江市委深入基层组织开展调研活动……………………………………………(2
◇市政协主席郭礼荣参加民盟教育委员小组活动………………………………………(5
 
三中支部专辑
融洽党盟关系  实现和谐发展…………………………………………………………7
◇“学习”的“与时俱进” ……………………………………………………………10
◇赴华中师大学习思考……………………………………………………………………12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考……………………………………………………………(14
◇参观镇江国防园随笔……………………………………………………………………16
 
基层动态
◇蒋巷村里看“和谐”
——记民盟小教支部参观全国文明村——蒋巷村………………………………………(17
◇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卞新国老师赴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演讲…………………(18
◇一次别开生面的的祝寿活动……………………………………………………………(19
◇二中支部盟员、高级教师唐建中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授课…………………………(20
◇我市盟员女书法家阚爱萍荣获中国书协征文优秀奖…………………………………(20
 
参政议政
◇号心理健康之脉,架和谐关爱之桥
——浅析和谐社会建设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21
 
2009年上半年发展新盟员一览
………………………………………………………………………………………………(26
 
                                                                                
主  编:民盟镇江市委员会宣传处    责任编辑:任一鸣   张苏明     特约编辑:法泰然
邮编、电话:212001   84421556                地    址:市解放路21号民主党派二楼
E-mail:xtaljehh@yahoo.com.cn              镇内刊第017号
             xtalje@126.com                         镇江民盟网址http://www.zjmm.gov.cn
                                                                                 
 
 

                      镇江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民盟主委陈昆山参加会议并发言
    
      5月6日,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了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情况。 
  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组建了12个指导检查组,并聘请50名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检查。市委常委和党员副市长每人建立了两个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定期参加联系点活动。各地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读本》和中央、省市委有关精神。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党员领导干部及各地各单位领导,都确立了重点调研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同时广泛征求意见,查找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突出实践特色。
  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们一致认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表示将积极为学习实践活动建言献策。
  市委副书记张庆生在认真听取发言后指出,大家的发言质量很高,很有深度,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具体,都是事关镇江跨越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中要害,对策切实可行,操作性很强。张庆生希望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下一阶段全市学习实践活动中,在深化思想解放上发挥更大作用;在推动跨越发展的实践上发挥更大作用;在让群众得实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红军通报了我市前一阶段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宦祥宝主持座谈会。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宋余庆、陈昆山、徐平、赵庆荣、卢章平、孙志安、钱伯安、卢道富、孙中良参加了昨天的座谈会。

                     民盟镇江市委深入基层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民盟镇江市委会按照今年的总体工作部署,根据《对民盟基层组织做好“2009年工作”的要求》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盟机关与基层的联系,更好地服务基层、推动盟务工作的开展,于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深入全盟各基层组织作了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调研中,分别与高校盟组织所在单位统战部负责人、普教盟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与盟的各基层委员会(支部)领导班子作了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基层盟组织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盟务活动的情况;同时结合今年相关工作计划,对照《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就基层开展“一支部一调研,一盟员一建议”等活动开展作了督促和检查;此外还对民盟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作了有益的探讨。
    市民盟此次下基层调研活动得到了盟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荣不仅批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各校党组织积极配合盟市委开展调研工作,同时,刘局长还亲自陪同市民盟领导到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作调研。刘国荣局长在调研座谈会上说,感谢民盟长期以来对镇江教育事业的支持,希望民盟更加关心、理解、支持镇江教育的发展。并叮嘱学校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全力支持民盟工作,促进盟员们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江苏科技大学校长王建华出席了在江科大的调研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王校长表示,市民盟的调研工作体现了民盟市委对江科大民盟基础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将极大地促进江科大盟组织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王校长鼓励基层的盟组织成员要勤勉务实,真抓实干,搞出特色,赶超先进。江科大统战部长韩光范也在调研座谈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肯定了民盟对学校所作的成绩,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支持民盟开展各项盟务工作。江苏大学统战部部长毛国春对民盟镇江市委一行来江大进行调研表示热烈欢迎,毛部长指出,校党委十分重视统战工作,一直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现有民盟、九三、农工、致公、民革、民进等六个民主党派,民盟是学校民主党派成员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党派,广大盟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是江苏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学校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徐铭参加了市民盟的调研座谈会,徐副书记指出,校党委非常重视统战工作,一直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民盟成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学校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润贤对民盟市委所作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他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将对学院盟的建设、盟务活动、办公条件、经费等方面将给予积极支持,同时还欢迎盟市委经常来院指导工作、开展活动。句容市委统战部方部长也参加了调研座谈,他说,希望盟员们能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为句容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同时要不断加强民盟的组织建设,积极参政议政。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党委书记吴家平在市民盟调研座谈中介绍了四院在加强多党合作,促进医院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近两月的调研由市民盟主委陈昆山、副主委任一鸣带队,全体盟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市民盟主委陈昆山在调研座谈中充分肯定了基层盟组织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他希望广大盟员牢记民盟宗旨,坚持在各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立足本职做贡献,全面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调研走访座谈活动中,任一鸣副主委就加强自身建设向全盟提出“六好”要求,即定好位、用好人、立好制、谋好事、建好言和服好务,并要求盟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教育大局,凝心聚力,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在对各高校、普教、医卫、文化、科技等基层盟组织调研活动中,参加座谈的盟员们结合自身实际,对基层民盟组织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促进和谐政党关系的发展以及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此同时,大家还就民盟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及相关问题作了研讨。许多参加调研座谈的盟员纷纷表示,盟市委通过此次调研,使盟务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盟务工作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由盟市委领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盟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意识,对促进广大盟员立足本职,奋发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发挥民盟智囊团的积极作用,起到了推进作用。

 

                    市政协主席郭礼荣参加民盟教育委员小组活动

                    围绕“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开展专题讨论


    5月15日下午,市政协第2委员活动小组(民盟、教育界)在市教育局会议室召开“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主题活动座谈会。市政协主席郭礼荣、秘书长陈惠祥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委员们围绕“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踊跃发言,积极建言。 
委员们围绕彰显我市城市特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生活、推进信息产业要发展、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等发了言。
    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珏结合委员的发言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对全年的小组活动进行了部署。他说,第二小组的委员要在明年政协全委会前完成“1、2、3”项工作,即贡献1条科学建议、撰写1—2则有价值的社情民意、完成2—3件有质量的提案。
    郭礼荣主席在小组会议讲了话。他首先向委员们介绍了市政协正在筹备召开了全民创业报告会以及其它重要工作。他说,听了各位委员的发言,总体感到民盟教育界的委员,思维层次很高,思考问题很深,发言很有质量,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政协委员,不管是镇江本地的,还是外地来镇江工作的,对镇江这块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领导同志来说,一定要广开言路,兼听则明,更好地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把镇江的事情做好。市政协有责任把委员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并通过视察、专题议政、提案办理等形式,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他说,市政协开展“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主题活动,市委很支持,许书记作了批示。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广大政协委员对镇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并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到工作中去。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三句话,核心是要爱镇江。献良策是政协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贡献,大家“双尽职、双奉献”,为镇江的跨越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也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爱镇江,是献良策、作贡献的前提和基础,涉及爱国主义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自古以来,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现在,对镇江的发展上上下下都很关注,希望镇江尽快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这一段时间,各委员活动小组都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专题讨论。大家在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将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向市委写个报告,供市委决策作参考。
    他说,政协委员如何积极地参与“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主题活动,我讲三句话,一是履行职责上争先创优。政协委员都是一岗双职,首先要立足本职岗位,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争先进,作贡献。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为镇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去年,我们开展“树形象、展风采”活动,初衷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要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活动,提升政协委员的形象,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今年,我们开展“爱镇江、献良策、作贡献”主题活动,也是要把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大家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为镇江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二是为跨越发展建言献策。镇江的发展,刚才大家在讨论中都讲到了,说得很到位也很深刻。去年是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后的第一年,四套班子同心协力,按照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镇江的跨越发展。今年市委决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1000个亿,其中产业投入要达到700个亿。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下决心加大投入,未来几年,镇江的GDP、地方财政收入肯定也会有大幅度的上升。经济工作就是这样,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我们要对镇江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市政协委员对镇江的发展,包括产业怎么调整,项目怎么上,特别是当前外贸企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等等,有许多真知灼见。教育、民盟界别的委员,有很多高校的同志,这方面很有发言权,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会如实地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三是为城市形象争光添彩。镇江是山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有特色。作为市政协委员来说,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为镇江名城建设增光添彩,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镇江的城市建设建言献策,积极作为。
 


                             融洽党盟关系   实现和谐发展

                                                              朱彩虹
                                         (镇江市第三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

    镇江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民盟光荣传统的学校,早期校长法度先生(1929年——1952年在任)就是民盟盟员。此后的数十年间,学校的盟组织为民盟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合格的盟员和优秀的盟务工作者。尽管盟员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但民盟的优良传统仍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发展组织的同时,充分密切了支部与群众、支部与党组织的关系,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镇江三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校党盟关系融洽和谐。近年来,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围绕学校“以专业化的教师引领每一名学生进步”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响应落实学校党总支的号召,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绩积极为学校实现“争先领跑,铸就优质公办教育品牌”的办学目标贡献力量。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在组织建设、组织发展以及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党盟关系和工作上的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了支部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使支部能更好地发挥出统战工作的优势,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在巩固和发展融洽的党盟关系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密切党盟关系
    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努力加强思想建设,在思想上密切党盟关系。支部定期组织盟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盟章和盟的优良传统;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盟员的思想觉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统一认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化盟员的政治意识,参政意识,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盟员投身学校建设的热情,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盟支部经常向党组织反映、汇报、交流盟组织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争取校党总支的重视与支持。在发展新盟员时,校盟支部主动与校党总支通气,征求党总支对发展对象的看法和意见。
    学校党总支非常重视盟支部的工作,每次校盟支部举行重要的学习活动,党总支书记都亲自参加,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了盟支部无微不至的鼓励和支持;学校还在支部的活动经费上给予了保障,除了每年定额的基本活动经费外,如有重大活动,学校另拨活动经费,并且尽可能为活动提供所需要的条件。正是因为如此,学校盟支部有自己的活动室,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一个支部的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也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盟组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密切党盟关系
    民盟镇江三中支部要求盟员为学校建设献计出力、排忧解难。支部积极参加学校党总支组织的民主协商会和座谈会等活动,每次大会之前都发动盟员,集思广益,在会议中就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问题向学校党总支提出诚挚科学的见解和建设性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盟支部定期收集意见。学校盟支部开展盟内“一人一议”活动,发动全体盟员围绕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人人出主意,个个献良策。盟支部与学校党总支经 常保持联系,交知心朋友,在政治上、思想上互相了解和帮助。
    三、围绕学校建设在盟员本职工作中密切党盟关系
    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全体盟员均为我校各方面的骨干,他们的工作实绩代表着盟支部的形象,也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盟支部要求盟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支部盟员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开展的“三大活动”,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本职义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坦诚进言献策,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教师盟员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属中学的争先领先做出了突出贡献;领导服务岗位的盟员,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支部全体盟员以自己的出色工作为盟支部树立了形象,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全体盟员关注学校关注的热点,关心教师关心的焦点。盟员充分发挥了信息渠道功能,向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反映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例如在涉及学校发展,涉及教职员工切实利益的分配方案制定过程中,支部的盟员们积极地收集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地考虑与研究,在分配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工作中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学校研究采纳,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应用的贡献。
    良好的党盟关系,为我校各项建设提供了融洽的政治环境,同时也使盟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的推进。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对盟员和盟员工作的信任与重视,为盟员的进步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盟镇江三中支部已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具有凝聚力的集体。今后,学校党总支、校长室将继续密切联系民盟镇江三中支部,联系各民主党派人士,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镇江三中的和谐发展,为镇江教育的“率先当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的“与时俱进”

                                                      三中支部主委   法泰然

    近年来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必须提倡“终身学习”。
    我以为“终身学习”的说法也并非是现在才有的。其实无论是什么人,在其一生的经历中,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的,这是客观的需要,也是客观的现实。
    问题在于,这一类型的“终身学习”就大多数人而言,是在现实生活的客观环境中必须的,而又非主动性的自然行为,因此,大多数是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学习行为。
    现今提倡的“终身学习”,我的理解是:为了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应该在客观的社会进程中,提倡有明确目标的、符合主观发展需要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进而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形成自觉的“终身学习”行为。
    去年暑期,学校分批组织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这一举措对学校未来发展,对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快速提高教师的战略眼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参加了赴武汉华中师大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几位专家教授理论性的讲述,视野进一步开阔,为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的反思、归纳、总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教育改革形势下,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导明了方向。
    在学习中,接触到这样一个议题,感触颇深,“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比较能接受的是“平等而不对等”的观点。
    很明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成才的目的;但是从知识层次方面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对等”的。
    首先,作为教师在做“人”的方面必须高于学生。作为成年人,教师接受教育的时间比学生长,社会的阅历比学生多,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而教育学生做“人”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然这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地通过自身的修养,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作为教师,其知识层面必须高于学生,正如现在的流行说法“要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真正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做到“与时俱进”。
    当一个教师具备了以上的两个条件,在其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能够形成和睦的教学氛围,进而实施既严谨又严格的教学手段。当学生既崇尚教师的“人格”,又信服教师的“学识”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才能落实,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果。这是我的一点感受。
    对于今后的继续学习,我有一个想法。学习和实践是不能分割的,学习是手段,实践才是目的。今后的学习我希望能带着问题去学,以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教育其成人”,可是教育学生“成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以为学生的“成人”教育应该注重三个方面,即引导学生“崇尚英雄、尊敬长辈、关爱他人”。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崇尚英雄”是为学生树立人生追求的目标(当然“英雄”的内涵是有严格的界定的,这是另一个话题);“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关爱他人”则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提倡的和谐精神。
    至于这样的提法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则应该通过怎样的教育手段加以实施,以达到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效果,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希望在今后继续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


                                       赴华中师大学习思考

                                                             镇江三中 胡存恺


    暑期1—8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培训班。
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座落在武汉市汤逊湖畔,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湖北省科技教育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国家高科技中国光谷的中心。国家级教师培训中心。
本次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的技巧与教学艺术、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不断追问中追求教学境界、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新课程与学生学习心理、教师的品位等,培训由华中师大专家教授以及武汉市教科所、武汉六中、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专家老师授课,他们从多层面的理论高度及大量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和方法策略,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后,老师们都积极地与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教师之间也进行学习讨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大概并不多吧!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这些却未曾真正的融入过教育活动中。
    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品德教育。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广大人民教育者们不称职,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教师逼得太紧。不仅使教师工作辛苦,更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这也是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进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教育传授知识,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基础教育。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何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知识不完全是灵魂的真正“塑造者”,灵魂的真正塑造者应该是心理学中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塑造学生的性格。教育的改革是一条长远的路程,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此次培训虽然课程时间安排得很紧,但收效很大。通过培训更新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提升了境界,学到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仍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将培训所得及时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法泰然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并非新创。自有教育行为以来,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历来有之。
    目前提出的“分层次教学”设想,其新意在于“提倡在同一个学龄段的学生层面上实行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可喜的创新。因为这种设想一旦被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认可,这就从客观上认定了同一学龄段的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别(尽管这一客观事实早就应该被认定),从而纠正了曾经一度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公平地对待一切学生”的舆论误导;同时对能否用“同一把尺子(考试)来衡量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也提出了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层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其具体表现为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行为能力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等;究其原因则往往主要是因为学生家庭素质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社会交往的差异等等。而这些差异最终又具体反应在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上,这就必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层次,因此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但是,如何才能正确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一些比较普遍的说法与做法是:提倡在同一个班级里,在同一个教师按同一个教学案教学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关的练习或检测。似乎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但细想一下,这里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即所谓的“力所能及”)选择并完成作业,这很容易实行,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很乐意。只是,我们如何能确定学生是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还是惰性使然呢?!如果在同一个班级里,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训练要求,学生们会不会认为老师不公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抵触情绪,进而引起家长们的意见呢?
其次,即使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尽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同一个班集体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了不同数量和质量的作业,那么,还要不要评价呢?应该如何来进行评价呢?通过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做到公平合理,既保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会挫伤少数学生的自尊呢?
    再者,在同一个班集体当中实行了分层次教学,真的就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吗?其实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最终到毕业、升学的时候更不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很明显,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应该是一个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具有完整的、系统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科学的教育手段。现在采取的所谓“分层次教学”,只能够暂时地缓解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产生的厌学情绪和师生之间的对立现象,而根本上则是体现了对部分学生的不负责任。
    因此我以为,要真正实施“分层次教学”,以达到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别,培养不同层面的建设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采取以下步骤:
    1.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前提,进一步呼吁考试制度的改革,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通过各级各层次,采用各种手段向社会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我们教育服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3.通过社会教育,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让大家都明白:人的能力水平的发展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后天的因素也有先天的因素。但尽管“人的能力有大小”,而“人才”的概念并不是狭隘的;
    4.呼吁教育的决策部门,在坚决禁止中小学学生择校入学的同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中等学校内部必须实行学生能力滚动式分流制度,以确保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得到符合实际的教育,以提高他(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他(她)们真正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不同人才。


                                   参观镇江国防园随笔

                                                    镇江三中   胡存恺


    江苏省军区镇江军分区国防园是由镇江市投资6000万元,经过2年努力,作为我市后备力量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于2008年12月31日竣工。2009年3月启动接待首批参训人员。
我有幸应邀参观了镇江国防园。
    园区分座落在镇江蒋乔镇五州山南麓,占地约16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分为三个区,教学生活区:有学习室、会议室可供各种会议使用,设有1000多张床位,设有2700平方米的大餐厅,还有部分小餐厅可方便使用。综合训练区:有400米运动场、开阔的大草坪供体能训练使用。战术训练区:设有室外射击场和半封闭式射击馆、拓展训练场。
    国防园的建设凝聚着市领导关心,有许多单位的大力支持。支助单位有园林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市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市华润燃气公司、市体育局。
国防园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我市大、中学生的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我市民兵预备役人员、党政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孙子兵法•始计——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层出不穷。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比如,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放,强调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接受国防教育;要从中小学学生抓起,下功夫打牢国防教育的根基;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防观念植根于群众之中;要搞好法规建设,坚持走依法搞好国防教育的路子;要以扎实有效的活动为载体,把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双拥共建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等等。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能把国防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步。
    我们镇江要加速发展,不但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加强市民及各层次的人员的素质提升,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镇江在以后的各项建设中争先领跑。
 

 

                                        蒋巷村里看“和谐”

                                         记民盟小教支部参观全国文明村——蒋巷村

      民盟小教支部为了帮助提高盟员同志对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认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组织盟员同志于五月十三日学习参观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常熟市蒋巷村。
      蒋巷村是个面积只有三平方公里、186户、800多人的普通的江南农村。在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常德盛的带领下,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变”的精神,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蒋巷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示范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获得“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等称号。盟员老师们在听完接待人员的介绍后,顶着骄阳深入到村里的庭、园、林、场实地参观学习。因为小教支部大多都是老年人的缘故,大家在赞叹一座座别墅式农民公寓的同时更饶有兴趣地走访了一排排老年公寓。与住在老年公寓里的老人们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家庭幸福、关注他们的身体保健、文化生活等等。看到蒋巷村的老人们每月领数百元老年津贴,免费住在窗明几净、设施齐全的公寓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他们充满自豪的幸福感中我们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蒋巷村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真正地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盟员老师们还不顾年老体弱,参观了蒋巷村里的“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蒋巷村生态园”、“村民蔬菜园”等场所。在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田园里领略了水乡民俗、花果飘香、四季常青的绿色生态美景。体会到“绿色、生命、发展”这个和谐社会的宗旨在蒋巷村的充分展现,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半天的参观学习是短暂的,但所见所闻的真实情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蒋巷村的今天一定是全国农村建设的明天。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愿全国出现更多的蒋巷村。
 
                                                                                 民盟小教支部   张江安


                                 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卞新国老师

                                 赴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演讲

      2009年5月20日,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卞新国老师应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邀请,前往为大一新生做《感恩、爱心与做人》的主题演讲。负责联系和接待的是该校教务处副处长、盟员薛怀清教授。盟员相见,分外亲切。
      演讲开始,卞老师先从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精神困境说起,强调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感恩、爱心与做人三者当中,爱心是核心,感恩是基础,而做人是起用。接着卞老师从日本江本胜先生的畅销书《水知道答案》说起,利用多媒体手段,从科学角度图文并茂地说明了人的心灵与物质之间有着微妙的感应,指出爱心能改变物质结构,使之趋于美好。感恩与爱能使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并使社会风气改良。卞老师还以其多年来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指出感恩、爱心与做人的根基在孝道,“百善孝占先”,离开了孝道而谈感恩,只能是空洞的口号。卞老师还援引儒释道经典,指出感恩与爱必须植根于清净心,唯有清净心中方能生出智慧。而一个人要想获得清净,开启智慧,必须克服“烦恼”和“所知”两方面的障碍。
      整个演讲过程,卞老师娓娓道来,同学们凝神静听,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江大六支部供稿

                                      一次别开生面的的祝寿活动

      5月7日下午四点,民盟江苏科技大学委员会为祝贺巢遗棠、程蟾卫八十岁生日,邀请了部分退休盟员及在职支部主委在舫苑二楼举行座谈。出席的有:叶祖荫、于哲明、巢遗棠、程蟾卫、王纯真、苏碧霞、范牧昌、沈可兴、方开翔、张胜文、吴宏星、陈直和唐馨如等人。座谈前,集体拍照留念。座谈会由唐馨如主持,宣读了二支部、三支部的贺信。张胜文代表校盟委会讲话,向二老祝贺八十大寿。然后二老开始发言。程蟾卫讲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青少年时代的一些经历,以及近年来与老校友交往中对时政的一些见解。巢遗棠从自己的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一直说到后来如何来到镇江船院任教。他们那充满坎坷跌宕的人生故事,在座的老同志或有过类似经历,或有所见闻,所以都十分理解。尤其对巢遗棠同志一生多次大起大落,三次被“遣返”回乡,仍然乐观达识,坚定信念,大家都深感不易与钦佩。五点四十分,开始就餐——吃长寿面,席间彼此交流了养生健身的经验,在座的除范牧昌多年来血压偏高、吴宏星血压偏低外,包括八十七岁高龄的叶老在内,在座的大多数人血压都在80~120的标准范围,健康状况令人欣慰。陈直还介绍了他每天起床坚持半小时的保健按摩操,巢遗棠介绍了自创的经络抓捏法的健身运动。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祝寿活动。 
                                       江苏科技大学老年委员会报道

           二中支部盟员、高级教师唐建中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授课


      为充分发挥亲情帮教作用,帮助服刑少年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配合监所做好未成年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于5月26日上午举办了2009年“希望”家长学校培训班。服刑少年及家长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活动。在这次“希望”家长学校培训班上,盟员、中学高级教师唐建中作了“科学教子”的家庭教育讲座。唐老师从“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要树立信心、家长要远离不妥当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掌握感恩教育和赏识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内容,以生动的事例,语重心长的语言,鼓励家长不要放弃孩子,并剖析了问题家庭教育不当的类型及原因,阐述了感恩教育和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具体方法,深受家长好评。

                 我市盟员女书法家阚爱萍荣获中国书协征文优秀奖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和《中国书法》杂志社共同举办“当代书法三十年”征文活动,自2008年3月征稿,中国书协聘请专家对应征的100余篇论文进行认真评审,此次应征的论文既有当代书坛三十年成就的篇章,又有当代书坛各领域发展研究与分析的论文。
      我市盟员女书法家阚爱萍的论文《对女性书法的关注与思考》荣获优秀奖。

 

                                号心理健康之脉,架和谐关爱之桥

                                          ——浅析和谐社会建设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直属支部   江苏大学附属学校  杜惠芳  连  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求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大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得到普遍关注,而作为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的心理问题却相对被人们忽视了,特别是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女教师的心理问题被人们忽视了。其实,女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和发挥创造才能的能力,同时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女教师因其广博的科学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为人师表、教育传播作用而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体现了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她们承担着工作、生育和教育子女等多重任务,不仅是家庭的管理者、教育者,同时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她们比普通职场女性面临更大的工作与社会的压力,因此,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它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 值得关注。
    一、当前女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婚姻家庭矛盾的困扰。
    女性一生中经历着各种角色关系的转换, 作为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 在扮演多种角色、处理各种关系中, 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近年来, 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上访增多, 且家庭暴力有上升和从低层次家庭向高学历家庭蔓延之势, 不少女性或被拳打脚踢;有的虽无皮肉之苦, 但遭受冷淡、精神折磨等隐性家庭暴力。身心虽饱受折磨, 却羞于让外界知晓,长此以往, 多疑、封闭、莫名恐惧甚至陷入绝望, 走向极端者或自杀或以暴制暴, 酿成恶性案件。此外, 由于夫妻间感情缺乏沟通、对子女教育的不同方式、对待各自父母的不同态度以及性生活不和谐、婚外恋、赌博、家庭暴力等使女性婚姻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情感危机。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和谐的音符, 影响和谐家庭及和谐校园的构建。
    2.心理疲劳的困扰。
    职业竞争产生的危机感, 使多数女教师强烈感到“铁饭碗”时代将远去, 教师队伍优胜劣汰势在必行。女教师除了备课授课批作业以及写论文搞科研外, 还要面临职称考试、论文写作、学历升级的学习与考试等种种压力。同时, 一些女性安于“弱者”地位, 习惯于被照顾、被保护, 难以适应职业的紧张节奏, 面对高智能、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要求措手不及, 心理负荷加重, 变得容易焦躁、倦怠、疲惫、多疑,形成慢性苦闷。有女教师讲到:“希望女教师间能互助互学、团结合作、不勾心斗角、无嫉妒现象……”言谈中,暴露了女教师中存在嫉妒心重、同行相轻、自尊自卑相互交织等人格上的缺陷。由此而产生烦闷、压抑之类的心理问题。
    3.衰老提前出现。
    不少中青年女教师出现神疲力乏、皮肤干燥、抑郁寡欢或烦躁失眠等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这些生理上的不适又加剧她们的心理抑郁, 变得敏感多疑,这是隐性更年期症状之一。据某高校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30 岁至40 岁的知识女性中,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更年期。40 岁至 55 岁的女性中,近50%的女性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
    二、影响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1.角色与自我的冲突。
    长期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使女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与责任,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既要与家长、同行、领导大交道又要应付现实生活中多种人际关系。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多重角色的转换,都需要女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调控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表现调控能力又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这往往是女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2.表率与常人的冲突。
    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在学生面前女教师要以榜样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正是这种期望使女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刻意限制自己情感的流露,有些话家长可以说,作为女教师却不能讲。而女教师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不是神,她们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对工作与家庭生活想不通的时候。一方面是对工作与生活的不理解,另一方面又必须有博大胸怀,这种矛盾与紧张的精神状态会使女教师情绪压抑。
    3.工作负荷与自身价值的冲突。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在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女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女教授除了备好课之外,还要面临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职称英语、计算机考试等等,这些超负荷的工作与多重责任又使她们无暇顾及家人,由此对家人产生内疚感,另一方面,有的女教师在学生面前特别没有职业成就感,无法体现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产生郁闷、压抑等心理问题。
    4.职业要求与个人能力的冲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材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涌现,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产生,而女教师自身特点及精力的有限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便会产生焦虑感。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评聘分开。竞争上岗造成了职业不安全感,考核评优、职务职称晋升中的不公平现象等导致挫折感。再加上部分女教师家庭面临的子女上学就业、爱人下岗、父母年老体弱等实际困难导致压力感。这些竞争对她们的身心发展造成隐性损伤,以致她们整天提心吊胆,对人事关系过于敏感,甚至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三、积极营造女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 构建和谐校园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 社会和谐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女性的努力。因此,各级领导和妇女组织都要密切关注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女教师心理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既重视女教师身体健康、又重视女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1.社会宣传、增进理解。
    关心教师,特别是关心女教师就是关心教育。要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一个有利于女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把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真正纳入搞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中来。社会各界应大力宣传女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给予女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使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都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教育有关部门可在有关宣传媒介上开辟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建立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制度,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成立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和诊断机构,准确及时地判断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
    2.学校重视、领导关心。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要努力为女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女教师具有吩咐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任何有伤她们尊严的举动都会激起她们内心的波澜。因此,学校应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感情投资,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 都必须考虑到“知识女性心理”这一层面, 把大部分女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 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要建立成功激励机制, 多渠道帮助她们自我提高, 满足她们的成就需要; 要以预防为主,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及组织相关心理卫生保健活动。做好她们心理健康监督和调节工作。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 要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诊断和治疗。另外,通过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家政培训、领导接待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广开情感宣泄的渠道。
    3.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女教师加强业务进修、科研创新和师德修养的同时,应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加强耐挫折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在融洽的同时关系、师生关系中减少对学生产生的烦躁情绪和过激言行,增强自信心。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因家庭不顺心的事而影响工作,积极善意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体验成功。同时女教师应多学习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方面的知识,如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女教师的月经期、老教师的更年期等等。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就能把握与相处对象的心理状态,创造出和谐的氛围。
    女教师思维敏捷、口齿伶俐、驾驭语言文字流畅自如,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她们善于形象思维、考虑问题细致周密,此外,柔韧性强、持之以恒、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等均集于一身,如此种种。这些个性特点,散发着和煦温馨的人文光辉,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都能与男同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女性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温柔善良、耐心细致、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是与生俱来的女性美德,延伸到职业中便表现为温情柔和的个性品质、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女教师应发挥细致入微、亲切内敛的特点,采用具有亲和力的兄弟姐妹式、亲朋故友式的方式,实现与男同事的和谐互动,建立与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构筑团结共进的和谐空间,为教书育人搭建宽松和谐的平台。女教师凭借自己母性的关爱与包容,凭借诚恳真挚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急不躁的耐心,更能够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她们聪慧敏锐、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课堂上女教师思如泉涌、口若悬河的渊博学识感染着学生,生活中女教师从容淡定、朗爽热情的优雅气质影响着学生,如微风、如细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哺乳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她们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们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楷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谁都不能否认校园内女教师的特殊功能,谁都不能替代校园女教师独特作用。同时,面对机遇与挑战,她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压力,她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与诱惑的世界,要消除她们心理上的障碍,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以及她们自身的努力,相信“半边天”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

 

 


 

 


                           2009年上半年发展新盟员一览
1.欧阳玉秀,女,1963年8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
2.徐文芹,女,1964年11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大学财经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3.何  勤,女,1964年12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
4.何梅生,男,1963年1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大学附属学校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5.蒋  俊,男,1978年1月生,本科学历,江苏大学附属学校体育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6.瞿  梅,女,1974年11月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镇江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7.邢明君,男,1965年3月生,本科学历,镇江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8.林海燕,女,1975年10月生,本科学历,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助教;
9.戴  敏,女,1975年10月生,本科学历,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财务科,会计师;
10.刘海龙,男,1974年12月生,本科学历,江南学校,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11.荆  红,女,1982年11月生,本科学历,丹阳市文化局科员,助理馆员;
12.王  琦,女,1971年2月生,本科学历,丹阳市中医院办公室,馆员;
13.丁  玲,女,1973年7月生,本科学历,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zjmm)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