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思想建设 > 盟史资料 > 镇江盟讯 >

镇江盟讯2008年第2期

时间:2008-06-25 17:51 来源:未知  作者:zjmm  点击:


本期要目  2008年第2期(总第97期)
~~~~~~~~~~~~~~~~~~~~~~~~~~~~~~~~~~~~~~~~~~~~~~~~~~~~~~~~~~~~~~~~~~~~~~~~~~~~~~
心系灾区
◇天灾无情人有情  镇江盟员献爱心………………………………………………………(1
◇度国难  迎“奥运”………………………………………………………………………(6)
◇生命的礼赞…………………………………………………………………………………6
 
盟务要闻
◇民盟镇江市委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商榷参政议政调研选题…………………………8
◇市民盟十一届五次常委会议召开…………………………………………………………9
◇民盟江苏省委到镇江调研组织工作………………………………………………………9
 
高专支部专辑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简况…………………………………………………………………10
◇走出困境  成就事业
——来自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的系列报道…………………………………………………11
◇教海采珠  文苑撷英
——记年青女教授、镇江高专盟支部宣传委员张春蕾…………………………………16
◇“我充实,我快乐!”
——写一写年轻盟员罗爱红………………………………………………………………18
◇在音乐中享受生活
——镇江高专原民盟主委赵照老师退休后的音乐生活…………………………………20
◇简讯………………………………………………………………………………………22
◇有鸽来仪…………………………………………………………………………………22
盟员风采
◇镇江评出2007年度15位热心城管好市民  盟员滕道生榜上有名…………………24
◇91岁老盟员严忠婉献词奥运……………………………………………………………24
◇江苏大学副主委卞新国再赴省未管所作传统文化讲座………………………………24
◇镇江二中盟员巫庆荣赴未管所作讲座…………………………………………………25
◇盟员阚爱萍获邀参加中国千名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25
 
2008年上半年入盟人员名单
………………………………………………………………………………………………(26)
2008年二季度去世盟员名单
………………………………………………………………………………………………(26)
 
 
 
 
 
 
 
 
                                                                                
主      编:民盟镇江市委员会宣传处           责任编辑:佘其瑞   张苏明
邮编、电话:212001   84421556                地    址:市解放路21号民主党派二楼
E-mail :xtaljehh@yahoo.com.cn             镇内刊第017号
        xtalje@126.com                        镇江民盟网址:http://www.zjmm.gov.cn
                                                                                 
 
天灾无情人有情,镇江盟员献 爱心
佘其瑞
2008年6月3日
 
      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级地震,震倒了房,震塌了山,毁坏了大片美好家园,毁灭了数万的生命。天灾震撼了世界,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表现的大爱感动了全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有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盟员同样热血沸腾,捐款,捐款,许多盟员一次又一次的为灾区捐款。“莫以善小而不为,一篇文章,一元捐款,一滴血,都是一种支持”,这就是所有盟员的心声,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心声。
      当民盟中央向盟员发出再次为灾区捐款的号召时,我们的盟员积极响应,号令迅速传到基层委员会、总支、支部,传到了盟员家里。很快,得到消息的盟员行动起来了。94岁高龄的老主委伏镇钧要求捐款,九届老主委滕子明亲自把捐款送到了市委会,十届老主委赵杰文人在外地,接到电话当及要人为他垫上500元,一回到镇江就把捐款送到了支部。文化支部接到通知后的第三天下午就在盟市委组织集体捐款活动,盟员积极参加,远在新区的来了,公务繁忙的抽空来了,实在来不了的盟员,上午就把捐款交到了盟市委,或者请其他盟员带来了。科技支部以盟员的身份举行过一次捐款,以盟员的身份二次捐款,他们没有退缩,同样热情的尽上他们的微薄之力。退休在家没有接到通知的盟员,主动来盟市委关心此事,表上他们的拳拳爱心。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收到了59350元捐款。也许,我们捐款的钱不多,但是,不多的数目体现着我们无私的爱。天佑中国,人间有爱。
 
      又讯:5月12日下午14: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牵动了广大镇江盟员的心,在第一时间内,广大盟员们迅速自发组织并参加了本单位的募捐活动,其中盟市委机关6人共向市民政局捐款1200元。
 
具体捐款情况见一览表,地址是:
 
http://www.zjmm.gov.cn/mm_admin/news_view.asp?newsid=426
 
度国难  迎“奥运”
三中  孙  中
 
正当圣火九州行,
霹雳西南世界瞠。
地裂山崩村镇毁,
天悲人泣鬼神惊。
汶川泉涌中华泪,
巴蜀光辉民族情。
众志成城国难度,
终迎“奥运”百花荣。
 
 
 
 
生命的礼赞
 
      发生在四川省汶川一带的“5·12”特大地震连日来震撼着全世界亿万人的心。汶川,这个川西山区默默无闻的地方,那些或许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淳朴乡民和他们的孩子,通过电视、网络、广播,通过视频、画面、文字,走进了千家万户,瞬间成为万民瞩目的焦点。紧急救援、各种援助、24小时不间断的关注和报道,不同的人心中涌动着同样的心愿:救人!
    此刻,生命无价。只要能从废墟中救出一条生命,倾注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只要还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就要不遗余力的寻找;只要还有一线生还的希望,不惜付出百倍的努力。
    此刻,每一丝被埋压在废墟下的生命的痕迹都是最宝贵的矿藏,每一声呼救都是最高命令。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甚至国际友人翻山、步行、飞渡、跳伞、船行,全方位、立体式进入灾区,赶赴每一处有灾民的地方。几乎每救出一个生命,都集中了数十、上百人的艰苦努力和智慧来完成。每一个生命的获救,都给人以莫大的欢欣。突发的灾难使许多普通人的生命受到重创,却更多人心中爱的潜流得以开掘。
    为了给那些素昧平生的幸存者和受灾者以重建家园、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和倚靠,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和友好国家的各种捐助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捐款、捐物、直至捐献热血。从重大部门、大公司、大企业捐赠巨资和各种衣物、食品、饮水、帐篷等救灾物资,到普通百姓甚至孩子们的朴实奉献,都是对灾区生命的灼热的援助。在抗震救灾中,各种爱的奉献汇成了一支礼赞生命的交响曲。
      大灾大难往往能唤醒大爱。地震震碎了灾区人民的生活,夺去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而爱心又帮助受难的人们重新撑起了一个家,支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在大灾面前,生命脆弱的一面被暴露无遗,同时,在地震面前,人性中善的本质也闪现出耀眼的光芒。这诚如佛所言:人性中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德能,只是沾染尘垢而被掩盖起来了。
      大灾中迸发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感人至深,而我更期待大灾之后这份爱能绵绵不断地传递下去。灾难是暂时的,而生命却是永恒的。大灾面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被特写了,变得弥足珍贵,但愿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时时记起这一点,回到这一刻。珍惜自己的生命,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贪婪、嗔怒、纵欲、自暴自弃,生命的固有价值才会被充分彰显;珍惜他人的生命,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仇恨、欺诈、倾轧、同室操戈,人世间会真正变成温情的家园。
(高专支部张春蕾)
 
民盟镇江市委召开参政议政
工作会议商榷参政议政调研选题
 
      为及早确定明年镇江市政协大会发言、及在市政协会议期间拿出更多的提案精品,镇江市民盟于4月22日召开由盟内新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调研选题会议,共同探讨商榷参政议政调研选题方向。镇江市民盟主委、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市农机局副局长陈昆山在发言中指出,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围绕“优化发展,加速提升”战略要求,开展具有可操作性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同时他通报了各基层盟组织近期调研动向,如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六支部正酝酿之中的安养院议题、民盟丹阳总支有关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及部分基层盟支部正着手进行的节能减排、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医疗体制改革、预防青少年犯罪等调研课题。
      到会的新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在随后的发言中介绍了各自所作调研方向和打算。原市政协委员羊涵、杨爱清经调查研究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打破殡葬垄断等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丹阳市政协副主席荆国南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如何更有效地将所提提案和建议落到实处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提出十分中肯的建议;市政协委员杨晓勤、李伯全、李君荣、张春蕾、阚爱萍等用大量实例就如何将本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造生态经济,把镇江建设成沪宁线最适宜人居城市”、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有效调动本地人才积极性等作了详备的阐述;市广电局江宁发言时认为在提案和建议时应作好纵、横向调查,切忌重复雷同;任一鸣、王家裕等部分盟员政协委员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与此同时,与会者还就今年市民盟参政议政选题等作了热烈的讨论。
      市民盟主委陈昆山在会议结束前说,会议非常务实,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在短短的半天之中形成了很多颇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经共同商讨和研究,市民盟今年的参政议政选题初步拟定为“在加快本地高校发展中,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并有效地将本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合理打造生态经济,把镇江建设成为沪宁线最适宜人居城市”。在调研工作中,要多发挥各级盟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的智囊团作用,同时,各级盟组织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在提提案时应认真酝酿,多做调查研究,提案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市四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苏明)
市民盟十一届五次常委会议召开
 
     民盟镇江市十一届五次常委会议于2008年5月23日 下午在句容市人大会议室召开。常委陈昆山、佘其瑞、李鼎如、李伯全、杨晓勤参加了会议。任一鸣和荆国南常委因公请假,王玲因参加高考命题缺席。会议由主委陈昆山主持。
      会议的主要议程有7项。会议认真学习《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地方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座谈会纪要》,并根据“纪要”的要求分析了本届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对照“民盟镇江市委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进一步强调了第三阶段“查找差距”的工作;会议研究了新盟员发展工作,决定批准12名同志入盟;会议认真听取了本年度基层组织换届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决定了下一步的工作;会议研究了“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在本市开展的可行性,提出了初步实施意见;会议讨论了省盟在我市召开二个组织工作座谈会的有关工作;会议研究了个别机关人员的职位安排。
      参加会议的常委们态度认真,对每一项议程充分发表意见,会议圆满完成了既定的议程。会议民主、团结,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准备工作充分,对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常委,其议程和内容也已经送交本人并听取意见。
      本次常委会的召开得到了句容人大副主任、盟员吴小香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2008年5月28日,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于琨奇、组织处处长唐双辰、科长杨捷一行3人到镇江调研基层组织工作。

 

民盟江苏省委到镇江调研组织工作
      调研工作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一个座谈会是以民盟镇江市委常委为对象的镇江民盟组织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7人参加了座谈,与会者就加强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市委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举荐机制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困难、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和探讨。另一个座谈会是以基层支部委员为调研对象的基层组织工作座谈会,来自8个基层支部的支部主委、组织委员9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参加者踊跃的向省盟领导汇报了镇江民盟的组织工作情况,从盟员的发展,组织工作的开展情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好的经验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也介绍了各个支部有特色的组织工作,相互进行了切磋。通过座谈,省盟对镇江的组织工作情况有了整体的了解,也会把反映的问题带回去,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民盟市委的组织工作。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简况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现有盟员29人。其中在职盟员15人,离退休14人。全体盟员中,女盟员9人,高级职称24人,正高2人。在职的15位盟员中,女盟员7人,高级职称11人,正高1人。现有市政协委员2人,区政协委员1人。
      全体在职盟员能积极努力工作,在系部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建设等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研究、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民盟高专支部能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鼓励盟员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盟员们争取到了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育科研课题,完成了不同专业的教材编写,出版了许多教育科研论文,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盟员吴晓渊同志2004年完成了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单片PLC研究开发”,2006年主编教材“数字电子技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盟员孙建中同志2006年主持了校级课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对策研究”。民盟高专支部承担了镇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级学会软科学计划项目“新时期镇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盟支部宣传委员张春蕾为课题主持人,主委吴晓渊、盟员邹斌为课题组主要成员。该课题成果作为民盟镇江市委集体提案的主要材料依据提交给镇江市五届政协一次全会,并被评为当年度优秀提案;张春蕾同志的课题研究论文《新时期镇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获镇江市委研究室颁发的镇江市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 2005年,又获江苏省软科学成果三等奖。张春蕾同志主编的教材《外国文化与文学精编》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近三年来,张春蕾同志主持了3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篇,省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篇。盟员黄力明同志2005年主持了省级项目“智能试题库研究”。盟员陈兴和同志2006年主持了省教育厅项目“罗茨鼓风机降噪研究”。盟员邹斌同志2006年主持了校级课题“文秘专业实验实训规划研究”。盟员祁美云同志主持了校级课题“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盟员高晖同志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中主持了“电子商务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盟员马军同志国画《塔影泛波》入选2006年“美在新江苏画展”;国画《初阳》入选2006年江苏省工笔画展。盟员王平同志参加了部级科研项目“金钛任务流”目标管理软件开发。
      近几年,获奖项目和荣誉称号有:盟员吴晓渊同志2006年获优秀盟员称号,2007年荣记三等功,并获得镇江市劳动模范称号。盟员张春蕾同志2006年12月,经考核通过,被确定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2月,被确定为200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7年4月,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盟员高晖同志的“电子商务基础”获第十批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一等奖,并获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05年8月,盟员马 军同志国画《蹴鞠图》获“江苏省第六届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佳作奖。盟员王平同志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培养对象。05年,李洁获校论文三等奖,06年获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支部盟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社会工作,为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盟员吴晓渊和张春蕾同志作为镇江市政协委员,以提交提案、政协专题调研和专题研讨会发言等形式,不断为镇江文化、卫生医疗、高职教育等事业和镇江高专的发展呼吁呐喊。2006年1月,吴晓渊同志提出的提案《关于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合格学校的建议》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度,张春蕾同志提出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离退休盟员前任支部主委缪学荣同志作为镇江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常年坚持大学生心理普测、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近几年分别赴昆明、深圳、南京、成都培训。获得“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结业证书。他配合心理咨询中心经常开设心理卫生讲座、为在校师生中普及心理知识做出了应有贡献。04年5月,在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缪学荣同志荣获“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张春蕾同志2006年5月参加了民盟镇江市委组织的走向社会、在少年犯中开展“四成”教育活动,承担了在江苏省第一教管所开展的系列讲座中的第三场“学会做事是成才之基”宣讲任务。2007年6月,按照盟市委的安排,赴江苏省第一教管所为该所干部和民警开设“情商·人生·事业”讲座。
      支部盟员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活动,包括联谊、盟员聚会、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2005年支部盟员和江苏大学梦溪校区支部盟员进行联谊活动,并参观了江苏大学校园。几年来,支部盟员先后去沙家浜、苏州学习、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去泰州、秦潼古镇、湿地公园参观、考察、游览。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增强了凝聚力。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供稿)
 
【系列报道】
走出困境  成就事业
——来自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的系列报道
 

      2008年春天,一纸公文从省教育厅传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沸腾了: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终于从江苏省受评的31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和砥砺耕耘,今天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以评促建的过程是艰辛的,艰辛得让人不堪回首;成功的激动是明显的,明显得让人难以忘怀。今天的业绩,浸透了镇江高专人的汗水,其中,也包含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盟员的辛勤劳动。

 
【系列报道一】
用拼搏精神成就梦想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   吴晓渊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是拼出来的!”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的盟员这么说,全体镇江高专人也都这么说。团结一心,知难而进,奋力作为,追求卓越的高专精神,孕育于艰难创业的一次次奋力拼搏中,铸就在执著进取,成就事业的一次次发展跨越上,体现在高专人无私奉献、创造辉煌的一个个以评促建的奇迹里。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汇聚,促使高专人以永不放弃的执著追求,不断在工作中创造奇迹,将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以业绩征明了自己。
一、知难而进,永不言弃
      镇江高专人对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机遇都不愿放过。一个时期以来,高专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简陋,教师队伍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学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息式的综台性评估。镇江高专人敏锐地感到,此次评估对学校发展是一种机遇。如果错失了这次机遇,将对高专未来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校领导反复要求大家:我们惟有比别人用更多的心、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才能在高职教育竞争中,守家业、干事业、创大业。
二、奋力追赶,高移目标
      镇江高专人对照评估指标,发现差距很大。更可怕的是精神状态上的差距和工作标准上的差距。面对差距.镇江高专人警醒了!他们以不言退,不言败的勇气,用常入难以想象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奋力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艰难地做着许多能成之事,而且尽全力做成了难成之事。看着全体教职工自觉、坚定、扎实的迎评步伐,看着一件件难事、一个个难关被攻破,校领导果断决策:高移迎评创建目标,从合格向良好高移,从良好向优秀迈进。
三、只争朝夕,务实创新
      包括民盟镇江高专支部全体在职盟员在内的全校师生员工憋足了一股劲,团结迎评,效率迎评,务实迎评,智慧迎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迎评夺优的战斗中,全校师生员工把工作做到了最佳、做到极致。校园里,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听到那感人的事迹。为了评估,刚刚争取到的考研机会放弃了;为了评估.家里即将高考的孩子无暇顾及;为了评估,病重的父母床前难以尽孝;为了评估.新婚第二天就赶回学校;为了评估,有孕在身仍坚持加班加点;为了评估,即使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造成体力不支,也绝不从火线撒下……不仅如此,广大教职工默默地“额外”加班而毫无怨言。教师们各展优势、各出奇招,不惜动用各种关系浓厚迎评氛围;拿出了自家的花草,美化系部环境;头顶烈日亲自到校外搬运冰块,解决技能训练应急之需……在艰难困苦面前,教师们毅然选择了高专。月高夜寒,学校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公休节假,广大教职工还在加班加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迎评夺优的战斗中,镇江高专全体在职盟员积极努力工作,在系部工作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建设等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研究、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盟员吴晓渊同志作为电子信息系的副主任,在系主任出访不在校期间,全面承担起系部迎评的领导工作,带领全系教师加班加点,系部迎评工作有序向前推进,出色完成该阶段的工作任务。盟员孙建中同志作为外语系主任,全面承担外语系迎评的领导工作,经过认真分解迎评任务,动员外语系全体教师承担专业剖析的材料准备工作,圆满完成迎评工作任务。盟员张春蕾同志承担了学校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的创新项目报告《以教育教学项目为载体,创设高职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的起草工作。为了起草好报告,废寝忘食,闭门工作,放弃休息时间,放弃节假日,为我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创新项目报告的顺利完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盟员祁美云、邹斌、陈兴和同志作为教研室主任,各自在自己的系部,承担了繁重的专业剖析工作任务,为系部的专业剖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盟员黄力明、马 军、樊娟、高晖、郑文钵、李洁、罗爱红、王平都作为各系的教学业务骨干,在专业剖析、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我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挑战极限,追求卓越
      人在非常时期往往会表现出非常作为。镇江高专人正是这样。面对高要求的评估他们宁可做过,决不错过。虽然迎评工作面广量大,苦累不堪,但是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影响全校的评估成绩。在高专迎评的每个日日夜夜,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以高昂的士气、不言败的勇气、志在必得的豪气迎难而上,奋力作为,主动地挖掘每一处亮点,凝练每一条特色,展示每一分实力,不断攀登学校发展的高峰,改写高专发展的历史,创造学校事业的奇迹。
五、团结创业,和谐共进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创建工作中所进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评建工作使学校党委一班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了,使教职员工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劲头加足了。校领导带领师生虽工日夜奋战,因评估的繁忙而显得更加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各系,部的工作机制也因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而显得更加顺畅且富有生机与活力。
    镇江高专人用精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影响了他人,感动了专家。广大教职工真切地感受到了紧张而富有挑战的评建工作所给予的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感受到了紧张而富有挑战的评建工作所带来的内心充实与和谐。不少老教师心怀感激地说:“评估优秀对我们高专来说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学校就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家!学校对我们特别关心,我们老教师更应自觉地关心、支持学校的评建工作!”
      镇江高专的学生是评建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当评估专家在学生专题研讨会上,用颇具“挑剔”的眼光和口吻评价学校时,同学们用自己眼中变化着的高专和高专带给自身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虽然高专没有很多先进的设施,但我就是喜欢自己的学校!”见多识广的专家们听着同学们的肺腑之言,热泪盈眶。专家们说道:“看到了以评促建后镇江高专的变化,知道了学校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发展,真是‘一路走来不容易’。”
镇江高专有目共睹的评建工作成效,得到了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评估专家组、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多次到校视察。领导们无不为学校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使校园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感到惊喜。他们在赞叹“高专人不容易”,“高专人不简单”的同时,用智慧指引学校建设发展,用资源支持学校克难攻坚。几代高专人梦寐以求的学校新大门即将竣工启用。校园征地和新实训楼、学生文化广场、学生食堂等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领导的关怀与鼓励,社会的期待和鞭策,已成为镇江高专再攀新高的强大动力。继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高专人强烈意识到:在困难中坚持不懈,更应在发展中开拓创新。学校没有丝毫松懈,把评估整改视为巩固成果的重要环节,进而又马不停蹄,自加压力,趁势而上,全面启动“提升水平工程”。高专人正继续彰显“决不停留、决不放弃、不断攀升、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创造奇迹”的品质,用精神感动他人,用实绩证明自己。全校上下形成了以实绩论英雄,以成果看成功,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局面。

 
【系列报道二】
奋 斗 和 激 变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   孙建中
 

      经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迎评、整改的日日夜夜,高专人认真履职、竞相作为、争作贡献,合力破解了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不断创造奇迹,将梦想变成了现实。由保“合格”到争“良好”,从“良好”迈上了“优秀”。与2000年相比,镇江高专校园占地面积扩大了九倍,校舍面积新增近1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增长1.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两番,学生规模数、教师的副高以上职称数均翻了一番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数增加了10倍多……
学校全力构建发展新平台。学校通过征用、接受托管等形式使校园占地面积新增450亩。新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成建制合并了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和镇江市师资培训中心,为学校发展赢得了资源。拓宽了平台,扩大了规模;实现办学效益新提升。四年多来,学校年度总收入每年递增1000多万元。2006年突破了8000万元大关,为四年来的以评促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开创依法治校新局面。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党委会,校长办公例会,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先后召开了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师资、学生、图书、就业、科研、实验实训、后勤等专题工作会议,推进入事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和二级管理试点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工作水平;展现专业课程新特色。学校坚持以地方产业结构变化为导向,每年优化2—3个专业,开发1—2个新专业。目前开设了具有较强社会吸引力和宽泛适应面向的专业40多个,其中1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5门课程被评为省高校二类精品课程,4门课程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专门组建了实验实训中心,成立了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四年投人2000多万元,新建30多个实验室。目前学校共有实验实训室68个、校内实训基地l0个,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提升科研工作新水平。学校一贯坚持紧扣高职教育,开展应用型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年多来,学校出台并实施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职工主持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市课题计110多项,出版的专著35部、通用教材54部,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核性心期刊90余篇),获国家、省市级成果奖138项。学校被评为镇江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镇江高专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筑建人才建设的新高墙。四年多来,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大力实施“十名教授百名硕士”工程,培养硕土、博士研究生167名,6名教师晋升教授等正高职称,60多名教师晋升或转聘副教授,10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目前副高以上教师接近专任教师的31%,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术带关人、骨干教师等优秀师资累计59名,为学校不断提升入才培养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打造老牌学校的新形象。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制定井实施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程实施竟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双证制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推进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学校的办学声誉和人才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4年以来发展学生党员760多名,省市学生个人表彰和奖励200多人次。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率超过了99%,报到率近9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8%,部分优势专业的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扩展合作办学的新领域。2001年开始,学校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采用CBE教学模式。顺利培养了三届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目前,学校组建了国际教育学院,先后与加拿大荷兰学院、澳大利亚亚历山大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合作开办了商业信息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工商管理与商务经理、市场营销与广告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12个教学班。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国际的交流,吸纳先进教育理念,加大教学领域的融合,提升入才培养工作水平。
      学校先后获得并连续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镇江市文明单位”称号。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的殊荣,继续保持“江苏省安全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行业拥军十面红旗”单位等。

 
 
教海采珠 文苑撷英
——记年青女教授、镇江高专盟支部宣传委员张春蕾
 
     张春蕾教授现为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但她曾长期作为系部一名普通教师工作于教学第一线。张老师198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后又攻读了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学位。当年考大学时她的志愿几乎全部填写的是师范院校,对于当初的选择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在系部工作时,她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外国文化与文学、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学校办学方向不断调整,人才规格不断变化,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从最早的纯文学、纯文艺理论的教学,到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特点,注重应用性,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她和学生一同经历了从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向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过程。90年代后期,时任中文系教研室主任的她,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单纯给学生讲授外国文学史逐渐过渡到讲授外国文化与文学,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鉴赏能力的基础上,重在提高其人文素养。张老师实施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认可。原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也相继调整了教学方案,体现了“以文化为背景,以文学为主体,文化与文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不少学生都说,上张老师的课,生动立体,既有深度,又趣味盎然。还有许多同学坦言:正是因为受到张老师的启发,才唤起了自己对文学的兴趣,课后开始喜欢去图书馆,在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艺术的长河中尽情遨游,感受着他们博大心灵中流淌出的人文情怀。张老师自己曾说,喜欢当教师,尤其是一个文学教师,不仅是希望带着学生一起畅游文海,也是因为自己可以有机会不断学习,不断亲近大师,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养料。
       要让学生喜欢上一门课,并从中能够获得有益的知识,除了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还必须有一本得心应手的好教材。2005年,张老师主编的教材《外国文化与文学精编》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此后整整一年,她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如今,教材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精品教材系列中的一种出版,教材共45万字,另配有包含20万字的相关知识链接、600多张图片和100多段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在内的DVD教学光盘。南京大学出版社给予教材较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真正的精品。教材在江苏大学、镇江高专等学校投入教学后,因其丰富广博的内容、生动直观的音箱资料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和欢迎。
      要做好一名高校教师,就需要不断充电。阅读、写作与教学一样是张老师多年生活的主旋律。在科研领域,张老师从专业出发,用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充实教学内涵,先后在核心期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了30多篇以西方戏剧和小说、赛珍珠文学创作、美学的本质等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科研的宗旨是探究事物的本质,在此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清晰,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对一个对象的研究过程,就是对他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和与人相处一样,由不熟悉到熟悉、到相知,登堂入室,不断解读其心灵和精神世界,也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变得丰盈而充实。与人相处是通过谈话、共事来增进了解,而文学研究则是通过阅读作品来完成,在文学园地里采集那些散发着馥郁芳香的精神之花,对于张老师来说是十分惬意的事,她视之为人的精神之流得以不断延续的源脉。除文学研究外,张老师还介入到镇江地方文化研究中,她是“镇江市赛珍珠研究会”和“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通过研究,她对镇江这方土地上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了解并产生了崇敬和热爱之情。由于她的不断努力,她先后被评为省“333”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市“169”学术带头人等。
      现在张老师主要从事《镇江高专学报》的编辑和管理工作,在文苑中游历的时间更多了。她认为能把那些思想深刻、见解新异、视角独特的文章发掘出来,介绍给读者很有意义,因而对于伏案审稿的工作乐此不疲,如果能读到令眼睛为之一亮的好稿子时更不啻为一种享受。而对于三尺讲台,她还是念念不忘,只要有机会便会重温一番。
      在教学和科研之余,张老师还关注镇江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镇江市第五届、六届政协委员和民盟市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她不断参与调研、撰写提案、反应社情民意,为镇江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她认为这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种延伸。如果能在为镇江人民营造一个更好的人文环境中出一份力,同样是十分有价值的事。
      祝愿张老师在教海中采撷到更多的珍珠,在文苑中采撷到更多的花朵和果实。
(镇江高专盟支部)
 
 
 
 
 
 
“我充实,我快乐!”
                       ——写一写年轻盟员罗爱红
                          
    “在众多参赛青年教师中,年轻盟员罗爱红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镇江高专青年教师评优课文科组一等奖”。听到这个消息,老教师纷纷点头赞许,青年教师都感到羡慕……
教师简介:
      罗爱红,江苏省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教师,1973年10月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6年获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同时,具有服务技师、国家中级茶艺师、国家导游员、服务技能考评员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曾在镇江市旅游学校执教多年,多次为镇江各大宾馆等服务窗口行业培训服务礼仪。现主要担任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7年执教的旅游民俗文化课《中国庭院式民居》获镇江高专青年教师评优课文科组一等奖,并于2008年3月开设全校教学观摩课《中国20世纪服饰变迁》,反响热烈,得到了全校领导和老师的充分肯定。论文《砸碎教师专制,确立学生讲坛》、《浅谈批评艺术》、《坚决反对教学浪费,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分别或省市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参编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类专业系列教材《餐饮服务与管理》,并先后获得“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多次被授予“嘉奖”和“记三等功”。
教师手记:
      充实、快乐的生活一直是我的追求。站在三尺讲台的那种感觉,我特别喜欢。正是这种感觉,给了我无比的自信,也正是为了这种感觉,我不断地去学习、再学习。生活因此变得充实而快乐。我像停不下脚步的行者,远方美丽的风景是我跋涉的动力。我努力做学生的一面镜子,一本好书。我,乐在其中……
教师访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罗老师,您的服饰挺独特,学生说您很喜欢中国传统服装。上公开课时您穿了一件立领、盘扣有凤凰绣片的小袄。当前欧日韩时尚充斥市场,您这身打扮很引人注目,谈谈您的服饰心得好吗?
罗老师(以下简称罗):(笑)我可是现代新“三好生”呀,好吃、好玩、好穿。穿的独特有个性,同时又适合自己,这一直是我追求的。民族的,其实就是世界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跟风,毫无个性。穿着细节其实很能显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内涵。一切美的东西我都喜欢。时代在变,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在变,当你面对一群年轻飞扬的学生时,你的服饰如果还是停留在古板严肃的黑制服,那肯定是不合情理的。你说的那件小袄是我很喜欢的一件,有很多的中国元素,正好又讲20世纪中国的服饰变迁,那件小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堂课的道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记:听说原来您学的是中文专业,在旅游学校教了多年的语文,两年前您调到镇江高专旅游系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谓是彻彻底底地“改了行”,请问,您的专业转行为何能成功?
罗:成功还谈不上,也是刚刚投入,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当然你说的这点还得感谢在旅游学校近12年的工作经历。旅游学校很强调教师的一专多能,学校会把你推出去到各大酒店对员工进行培训,你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卯足了劲利用课余时间去拓展新的领域,看书,听课,请教行家,用心揣摩,渐渐也摸到一些门道。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想学习,会学习,万事也就不难了。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记:听您的学生说上您的课感觉很轻松愉快,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有何独特的教学方式?
罗:谢谢他们的夸赞,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也是我教学努力的目标。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砸碎教师专制,确立学生讲台》,其中始终贯穿我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大学生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言语的对话。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我有很大的空间留给学生,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或情景模拟训练,让学生在给我自信的三尺讲台上同样能找到自信,让集体的智慧在有限的空间迸发出可贵的火花,得以无限的延伸。课堂中师生的心灵是连同的,交流是畅通的。在评优课和观摩课上,学生参与讲解和讨论是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通过学生独立搜集资料,组织成文,制作多媒体,独立讲解的方式,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记:您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
罗:我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学习的,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是善于与学生沟通的,通过沟通,明白学生的兴趣所在,烦恼所在,以促进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还应该注意细节,在各方面都给学生一个好的表率,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本好书。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   吴晓渊供稿)
 
在音乐中享受生活
——镇江高专原民盟主委赵照老师退休后的音乐生活
 
 
    “镇江市群星中老年合唱团是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而组建的群众艺术队伍,成员来自全市各条战线,以退休人员为主,至今已走过三年艰难的历程。我们出自对合唱艺术的挚爱,肩负着对古城镇江的一份责任,始终坚持正规的训练,严格排练,为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演唱水平而付出努力。……”这是赵老师为2008年5月1日“欢乐家园”都市文化广场活动中的群星中老年合唱团专场演出亲笔撰写的报幕词中的一段话。
      赵老师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赵老师在教学之余组建了乐队,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有声部合唱,有交响乐队,乐队的学生有的考入大学,成为副教授、教授,真是桃李满天下。几年前在两位学生的影响下,买电脑,学电脑,学会了运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退休后的赵老师分别加入了高专“快乐之声合唱团”、退教协“晚霞合唱团”和市文化馆下属的“群星中老年合唱团”,作为合唱团的核心人物,赵老师担任了指挥、作曲、教唱歌曲、排练演出等工作,在音乐中尽情的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赵老师于1986年到镇江高专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1987年加入民盟,连续两届担任高专支部主委。当时主要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公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方面的教学资料很缺乏,赵老师为了上好课,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充分认真备课,使得课堂教学非常充实、精彩。采访中,赵老师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重视技能的特点,认为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赢在中国》等栏目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可以作为案例分析资料,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学生的不怕吃苦、具有拼搏精神的意志品质。可见赵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却时刻关心着高专的教育教学工作。
      采访中赵老师针对海外华人的第二、三代被称为“香蕉人”感到很痛惜,非常赞同国家对古诗文吟诵的的重视,以及前市委书记史和平提出的镇江应该有歌唱镇江自己歌曲的建议,思考如何把自己的音乐创作与古诗文、镇江的发展结合起来?经过思考,赵老师建议把《我家在镇江》和《大江东去》这两首歌曲改编为合唱歌曲。这一想法得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甫雄的认可赞同。于是,赵老师在2007年上半年成功改编了《我家在镇江》,通过在合唱团的演唱,反响热烈,很成功,并作为合唱团的保留歌曲。有关行家评价说“这是第一首歌唱镇江自己的混声部合唱”。另外,原创混声合唱作品《题金陵渡》传递出浓浓的故乡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音乐非常悠美。在2007年下半年又成功改编了难度较大的《大江东去》,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赵老师对这首歌曲的改编非常满意,情不自禁的吟唱起来。赵老师有着丰厚的音乐才华,凡是有群星合唱团的演出都有赵老师的作品,今年五一广场演出12节目中有4个是赵老师原创或改编的,内容多是歌唱镇江历史人文、抒发爱乡情感。合唱团的人对赵老师非常敬重。
      镇江中山路小学以“书香校园”为主题,倡议小学生进行古诗文吟诵。赵老师认为学生单纯的背诵古诗文很单调,能否唱出古诗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就与中山路小学协议对古诗文进行谱曲。由于对儿童歌曲的谱曲限制多,难度大,赵老师自己边学边创作,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埋在音乐创作之中。目前已经完成了《村居》、《乌衣巷》、《题金陵渡》、《虞美人》、《硕鼠》等古诗文的曲子。赵老师说要写出具有真正的民族音调的曲子,计划完成40首,即1—5年级每月提供一首古诗文曲子。面对工作量如此之大的任务,赵老师不但没有怨言,反而非常兴奋,高兴,他认为现在是全球化的年代,一个国家的真正衰败不是失去土地,而是传统文化火种的灭亡。如果文化火种灭了就会亡国灭族。所以为了下一代能够健康成长,为了从小灌输中国的传统文化,赵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关心下一代,关心着中小教育。
    “这里没有商业化演出的喧嚣和尖叫,让我们沉静下来,让心灵去领略这种追求纯美与和谐的多声部的人生艺术——合唱歌曲的独特魅力。”这是赵老师对钟爱一生的合唱音乐的理解,退休后的他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生活很充实,穷尽一生创作音乐,服务社会,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幸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
      我们衷心祝福整天为人民服务,为别人唱歌,为别人带来快乐的赵老师:健康、快乐,幸福。                                                            (祁美云  供稿)
 
 
 
 
 
 
 
简   讯
由我校盟员管理系高晖老师主持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在镇江高专第十批重点课程建设验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目前,该课程正在申报江苏省精品课程。
该课程组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授课,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同时还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在校生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流程。此外,还针对生源的具体情况,在教材的选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生源分别选择了两套教材,制订了两套教学大纲,两套电子教案,两套教学课件,两套复习思考题,三套教学案例,保证了教材及教辅资料选用的实用性及针对性,学生反应很好。
该课程的教学支撑网站也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近日新改版的《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建设网站又投入了使用。网站的建设,为学生们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网上可与教师及时交流,效果明显,点击率很高。
自2005年以来,该课程组的老师们每学期都对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相关双专科专业的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员(四级)及助理电子商务师(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学生单科通过率达80%以上,个别班级单科通过率达100%,也有部分班级取得全班合格率达95%以上的好成绩。
                       (民盟镇江高专支部供稿)
 
 

有 鸽 来 仪
 
四月初的一天中午,一回到家,在家中帮忙的小清就兴奋地告诉我:她在阳台晾衣杆上徒手抓到一只野鸽。我像听到天方夜谭,急忙去看。那是只灰色的野鸽,被临时关在塑料桶中,喙吻尖长,羽毛光滑,眼睛乌亮有神,透着警戒,那只塑料桶对它来说不啻于陷阱。我虽很喜欢那只鸽子,但还是打算等女儿放学回来看看后即放飞。不想,女儿一见鸽子,兴奋不已,央求我一定要养些日子。我不忍让她失望,就去花鸟市场买回一只鸽笼,把它养了起来。白天挂在露台上的桂树枝上,让不时飞来的麻雀和它做伴,权当遛鸟;至晚即收进阳光屋,躲避风寒。它倒也安详,虽不鸣不叫,却也不挣扎,没有表现出身陷囹圄的恐慌和绝望。
第三天早晨,小清又告诉我“新闻”:阳光屋里又飞进一只鸽子来。我上去一看,是和第一只一模一样的灰鸽,可能是伴侣吧,想是来搭救同伴的。见我们进来,笼外的那只拼命想逃,慌乱中却怎么也找不着来路。我那时只顾讨好女儿,急于看到女儿喜出望外的神情,就不假思索地捉住那只急于逃命的鸽子。两只鸽子在笼中团聚了。
不料新来的鸽子没有先来的那只温顺,它不停地挣扎,在不大的笼子里上下左右乱飞乱撞,很快翅膀撞破了,在笼壁上留下斑斑血迹,见人走近扑腾得更厉害,看得人老大不忍。先前那只也跟着它一起扑腾。我和女儿终于被打动了,打开鸽笼,把它们放到阳光屋里,用酒精棉、眼药膏为其疗伤。两只鸽子在我们的抚摸下,本能地闭目缩颈,样子很是温顺可爱。这样将养了几天,鸽伤渐好。我们猜想,先前那只文静的应该是母鸽,后来那只性情急躁的应该是公鸽。
养伤的几天,两鸽都很安静。我们去喂食时很少看到它们交流,甚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互不理睬,全没表现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的相守之情。我们便以人之心度鸽之腹,猜想公鸽大概埋怨母鸽连累了它,母鸽却不肯领情:既然你心不甘情不愿,谁请你来的?或许它们真的这么想的,因为过了两天,公鸽的伤好得差不多时,又开始对着阳光屋的玻璃墙展开不屈不挠的撞击时,母鸽却不再跟它一起起哄。这回女儿不忍心了,主动提出打开门窗,把两只鸽子一起放飞。
看到空空的阳光屋中的斑斑鸟粪和留在地上尚未吃完的水米,想到一周多的折腾,心里竟空落落的。
隔一天的傍晚,上露台收衣服的小清又一次惊讶地发现,母鸽竟然独自一人飞回了阳光屋。我们上去看时,果然看到它安详地栖息在一根竿子上,神情自如,好像这里天经地义本该是它的属地一样,见我们走近也不慌张躲避。我们没有打扰它,照样换水供米。此后,它每至傍晚就飞回来过夜,白天飞出去嬉戏,俨然把这里当成了家。为了不打扰它,现在我们连衣服也不晾在里面,七八平米的阳光屋名副其实地成了它的豪华单间。以它的体积,这么大的空间,满可以说它住进别墅了。虽然现在那里粪迹斑斑,但想到那个小生命每晚满怀信任地飞回来,像倦游的孩子回家一样,在此安全避风,安详饮食,心里还是充满喜悦。
《尚书·益稷》有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意即当舜制的箫韶之曲连续演奏时,凤凰也来这里栖息,并随乐声翩翩起舞。《红楼梦》中宝玉为潇湘馆题匾“有凤来仪”,用的就是此典,暗喻黛玉为人中之凤。凤凰来仪是为箫韶吸引,黛玉来居是为竹吸引,而今家中有鸽来仪,应该是被友好、宽容和自由的氛围吸引吧?不经意中种植下一点爱心,竟能收获到如此意想不到的信赖。
(张春蕾)
 
镇江评出2007年度15位热心城管好市民
盟员滕道生榜上有名
 
2007年度镇江15名热心城管好市民评选结果揭晓,其中镇江盟员滕道生榜上有名。为了发现我们身边热心城市管理公益事业的好市民,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今年1月,镇江市城管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2007年度热心城市管理的好市民,消息刊登后,市民积极踊跃参与,通过来信或来电的形式,推荐自己身边热心从事城市管理公益的好市民,经过实地了解和市城管局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上述15名热心城管好民。
(摘自《江南时报》)
 
91岁老盟员严忠婉献词奥运
 
镇江盟员严忠婉老人,今年91岁高龄,擅长作词书法,并在90岁时出版过自己的诗词集。在2008北京奥运即将到来之际,老人特地作了一首“颂北京奥运”词,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江苏大学副主委卞新国再赴省未管所
作传统文化讲座
 
2008年4月17日,民盟江苏大学副主委卞新国老师再度应邀赴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作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此次讲座主要讲述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卞老师首先联系上一次以“忠”为主题的讲座,指出忠的基础在于孝,乃至于一切善的基础均在孝。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文化能延续几千年不中断,原因就在于深厚的孝道的传统;中国为什么是最爱好和平的国家,不喜欢侵略别国,原因也在由孝道而生发出来的大爱。卞老师还解释了“孝”字的含义,指出“孝”字是“老”和“子”的统一,中国古人往往把列祖列宗和子子孙孙看成一个统一体,做事总要考虑是不是能够对得起祖宗和后世。
在讲座中卞老师尤其突出强调的是行孝与幸福人生的关系,详细讲解了行孝的善因会结出怎样的善果。这种传统的因果教育对于转变服刑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显得格外地切实有效。只有在因果层面上明白善恶所带来的利弊,人生的智慧才能真正的开启。
虽然卞老师是传达的是中国传统经典的内容,但由于语言的浅白易懂而又处处联系人生实际,因而服刑人员虽然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却能很轻松地接受。整个讲座中,绝大多数服刑人员都听得认真,会场秩序井然。
未管所工作人员还将讲座做了全程录像,播放给不在场的服刑人员观看。
未管所领导和干警对于与民盟镇江市委的多次合作感到非常满意,对于市民盟给予的学术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供稿)
 
镇江二中盟员巫庆荣赴未管所作讲座
 
应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之邀,2008年5月19日下午,民盟镇江二中支部巫庆荣盟员,赴未管所为200多名学员作了题为《我为人人,天下和谐——和青年朋友谈“仁”》的专题讲座。巫庆荣盟员从“仁是什么?”、“孔子的仁”、“现实生活中的不仁现象”以及“活在当下,我为人人”四个方面,旁征博引、列举大量生动事例,为学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核心“仁”的博大内涵,倡导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活在当下,我为人人,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献一份仁爱。讲座获得了学员们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活动是未管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讲座系列活动之一。
(民盟二中支部供稿)
 
盟员阚爱萍获邀参加中国千名书法名家
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
 
我市盟员阚爱萍日前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邀请,参加中国千名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参加该活动的江苏书法家共有70人,作品140件,均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主席团成员,历届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各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主席团成员,国展获奖书法家,以及有成就、有实力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8年上半年入盟人员名单
 
经十一届五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批准下列12位同志入盟:
高永锋,男,39岁,博士在读,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韩  飞,男,32岁,博士,江大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
高  霆,男,29岁,本科,江苏科技大学机动学院,讲师;
马龙飞,男,31岁,本科,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尚  武,男,36岁,本科,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冯  梅,女,31岁,本科,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程师;
陈剑鸿,男,25岁,本科,丹阳市劳动局社保中心,助理会计师;
王延明,男,45岁,研究生,丹阳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吉育斌,男,28岁,本科,丹阳太平洋饭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马跃中,男,44岁,本科,丹阳市第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殷红霞,女,32岁,本科,丹阳华南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郑朝霞,女,38岁,本科,丹阳市云阳一小副校长,小。学高级。
 
 
2008年二季度去世盟员名单
 
朱梅芬,女,1935年2月生,原蚕种场盟员,2008年4月去世;
余大椿,男,1921年2月生,原二中支部盟员,2008年5月去世。

(责任编辑:zjmm)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