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盟务要闻 >

民盟镇江市委科学发展观学习资料

时间:2009-08-05 09:44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第一部分 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前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7.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个要求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9.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三方面主要原因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10.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间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审议并一致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1. 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12. 科学发展观的两条基础主线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
 
    13.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是真正地发展?是否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14. 科学的定义
    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15. 观念的定义
    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观念的产生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正确的观念就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反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16. 发展的科学度量
    包括三个有机统一的本质反映与宏观识别:
    其一,发展的动力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及其可持续性,构成了推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禀赋,以及对上述四种资本的合理协调、优化配置、结构升级以及对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积极培育等。
    其二,发展的质量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进化”、“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其对于理性需求(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的接近程度,构成了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表征。其中包括国家或地区物质支配水平、生态环境支持水平、精神愉悦水平和文明创造水平的综合度量。
    其三,发展的公平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构成了国家或地区判断“发展”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人均财富占有的人际公平、资源共享的代际公平和平等参与的区际公平的总和。
    只有上述三大宏观识别同时包容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之中,存在的“发展形态”就具有了统一可比的基础,对于发展的追求才具备了可观控的和可测度的共同内容。
 
    17. 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此前与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质的提高纳入到首要考虑的政策之中。该战略目标的实质是把人口自身再生产同物质的再生产“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其年度报告《人类发展报告》中的研究,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首先要把人的“体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调配,置于可以接受的状态之下,达到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理想均衡。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惟一来源。科学发展观既然规定了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强力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体制的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将作为一个互为联系的大系统,通过宏观的调适和寻优,达到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要求。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一些地区在构造“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工业生态园”、“全过程无害化控制”、“绿色化学体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1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9.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启动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2008年9月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三个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21.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重作出不懈努力的六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22.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存在的五种误区
    有的同志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存在着五个方面的误区: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甚至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与其加大财政投入搞环保,搞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如集中财力搞见效快的经济项目,这才算有政绩。这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硬的、实的、经济的、物质的发展问题,从而忽视了软的、虚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人文的发展问题。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推进和深化改革。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应急的措施,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 
    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过去以GDP增长为核心指标、不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的纠正。

     2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24.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四个方面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5. 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后,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第二部分 镇江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 中共镇江市委全面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镇江实际,中共镇江市委制定了《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镇发【2009】10号),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实施意见》,镇江市的学习实践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8月基本完成。参加对象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参加活动的单位主要是:市、辖市(区)党政机关,市、辖市(区)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人民团体机关,市、辖市(区)属国有企业,市、辖市(区)直属单位,部分市直属的省、部属企业。学习实践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各阶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009年3月16日下午,镇江市委召开镇江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镇江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标志着镇江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在动员大会上强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镇江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健康有序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为实现镇江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许津荣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防止和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更好地将科学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生动实践里。二要防止和克服畏难怕烦的思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冲击。从镇江情况看,一二月份关键指标增幅趋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是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际、最重要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成效,必须贯穿全过程。三要防止和克服消极应付的态度。要真正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基层期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发展理念有新的转变、党性观念有新的增强、工作作风有新的改进、攻坚克难有新的办法、跨越发展有新的举措。
     第二,把握总体要求,突出鲜明主题。镇江市委确定,镇江市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镇江新跨越”为主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对镇江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更多的是机遇。现在镇江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趋向好转,认识机遇、抓住机遇、树立信心、实干快干,这是当前形势下解放思想最重要的体现。二要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镇江市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都要以“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为追求,奋发作为,奋勇争先,为镇江在江苏省率先走出危机,实现跨越发展多作贡献。三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要让人民群众从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增强信心,从城乡面貌的显著变化中增强自豪感,从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增强幸福感。要把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渠道扩大就业,实施好老城区危旧房、棚户区成片改造,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四要坚持以转变作风为关键。要以学习实践活动契机,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级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第三,有序推进,务求实效。在深入学习调研阶段,要打牢活动基础。搞好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同时围绕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实践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深入开展大讨论。在深刻分析检查阶段,要找准突出问题。要精心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认真整改落实阶段,要提高活动成效。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立足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实际成效上。活动基本完成时,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组织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客观公正地评判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判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这次活动,是镇江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做到统筹兼顾,积极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 中共镇江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抓好10件实事
中共镇江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于2009年5月18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抓好10件实事的通知》(镇办发【2009】39号)。文件要求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着力抓好10件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
     1).全面启动实施“青山绿水”两年行动方案。拆除市区11座山体,3条通江水系周边的违章建设、破旧建筑,实施“老城区成片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彰显山水特色、放大山水效应、提升城市品味和价值。今年完成60%的工作量。
     2).充实完善丁卯板块。到2011年,即丁卯开发区开发20年之际,丁卯板块基本成型,以江苏大学等高校为依托的镇江大学科技园、以镇江新区高创中心为载体的镇江科技园、以丹徒高新产业园为腹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地的“两园一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光电子、生物制药、机械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年销售超过100亿元,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初步将丁卯板块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和产学研为一体的创业高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人才聚集和产业聚集。
     3).全面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行党政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三包”帮扶责任制,采取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提高保障水平、社会帮扶救助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年内确保全面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500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帮助经济薄弱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增收项目,年内确保消除集体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
     4).全力改善城区交通条件。实施高速公路镇江西、镇江南和镇江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市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搬迁南门客运站,坚持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资力度,年底前主城区新增环保节能公交车100辆,新辟和优化公交线路10条。
     5).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监察力度。在《镇江纠风网》上开通“医德医风短信监测平台”和“教育收费短信监测平台”,面向全市分别招聘500名医德医风短信监测员和500名教育收费监测员,及时纠正和处理教育收费方面的投诉和老百姓在就医、用药、收费、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实行药品限价(竞价)采购,凡高于“基准价”的药品一律剔除,保证我市药品采购竞价和实际销售价不高于周边地区。
     6).全面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年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扩面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50%,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在全市城乡流动人群和非就业人员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7).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征润州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征地拆迁和黄岗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外延工程。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河道疏浚工程,年内疏浚县乡河道130条,整治村庄河塘1145个。对市区菜市场进行环境整治,年内升级改造3个以上菜市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农村秸杆综合利用工程,对秸杆气化、秸杆还田和秸杆颗粒工业化,由市财政给予补贴或奖励,从根源上减少秸杆焚烧污染问题。
    8).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实施“镇江市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工程”,对全市4044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会”成员进行轮训,对1027名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选送50名年纪轻、素质好、有潜力的村干部到高等学校参加学历函授培训;对选聘的433名大学生村干部集中轮训,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本领。深入开展远程教育致富工程。
    9).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对全市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光缆传输替代电缆传输,上半年完成市区8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同步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年底基本实现城区18万户的整体转换,争取2年内实现城乡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10).全面实施提升人口素质社会行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出生缺陷干预行动覆盖全体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推行优生筛查保险1万份,将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9‰以内。

                                   第三部分 镇江民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 民主党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包括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客观需要。

    2. 民盟对准确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更加主动地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明确为科学发展服务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途径载体,在履行职能上有新作为;更加积极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参政党建设的能力,在自身建设上有新进步。

    3. 民盟要准确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更新服务发展的观念,转变服务发展的思路,创新服务发展的举措,不断提高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参政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中共党委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不断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增强考察调研、建言献策的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不断提高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服务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和谐发展意识,统筹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统筹好加强参政议政与搞好民主监督,统筹好加强参政党建设与发挥参政党作用,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

    4. 镇江民盟要准确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市各级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盟务骨干要带头开展学习,把重点放在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指导工作上;
要坚持自觉自主自为,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觉行动,不断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与贯彻落实民盟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相结合,与巩固政治交接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活动相结合,与实现镇江新跨越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

     5. 民盟中央2009年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始终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密切关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粮食主产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有据之言,谋务实之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6. 民盟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参政议政
    中国民主同盟作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把促进发展作为民盟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当务之急在于提高盟的参政能力。如何提高盟的参政能力呢?关键是要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民盟的建设,提高民盟的参政能力。
 
    7. 民盟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施“人才强盟”战略
    人才是提高民盟参政能力的关键。人才培养及使用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对盟员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人生高层次需要。盟的各级组织既要关心、爱护盟员,关注盟员的业绩,更要高效合理配置盟的政治资源,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参政议政条件,充分发挥盟员所长,使盟员的个人成就与盟的参政议政工作相得益彰。要加强对盟员,特别是参政人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业务等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参政能力。

    8. 蒋树声主席论“科学发展观与民盟”
    “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民盟要全力支持,促进其做好、做实;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民盟要做诤友、讲实话、力争匡正,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9. 民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坚持自觉自主自为。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要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觉行动,不新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基层组织要根据盟中央确定的学习时间、内容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好学习贯彻,自行安排学习进度。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主要在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骨干中开展学习,重点放在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指导工作上,不搞对照检查、自我剖析和群众评议。
坚持搞好结合。要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去年开展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民盟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共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坚持注重实效。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

    10. 民主党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色定位
    新时期的民主党派工作要与时俱进,上台阶、上水平,就必须:接受新思想,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者;立足新起点,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着眼新视角,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者;开拓新思维,体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者。
                          
                                                 (民盟镇江市委宣传处编)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