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民盟镇江市委陈昆山主委建言:全力打造生态魅力城市

时间:2012-02-09 10:30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过去的五年,是镇江发展最具个性特点的历史时期之一;是镇江抢抓机遇最及时、应对举措最得力、结构调整主线最明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见成效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镇江赶超步伐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五年里,镇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乡建设发生巨变,城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共镇江市委六届二次会议上,许津荣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建设“产业发达城市”、“创新创业城市”、“山水花园城市”、“和谐幸福城市”作为我市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提出镇江要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打造“山水花园城市”、“创成国家生态市”,争创“国家人居环境奖”,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从我市科学发展大局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我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共镇江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抓手、惠及民生的重大工程,全市上下思想认识统一、推进措施扎实有力,生态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基本条件和各项指标总体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已通过省级考核评估验收。丹阳、句容、扬中生态县创建也已通过国家评估,87.8%的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考核。当然,对照国家生态城市标准,镇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创建氛围还不浓厚,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仍偏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产业布局不合理,分散布点、工居混杂问题依然突出,长期遗留积累的环境问题,导致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信访数量总体较多,越级信访、重复信访问题依然存在。公众对环境的实际满意率要达到90%的考核标准,仍需付出较大努力。
    2.创建特色还不明显,创建环境状况仍不理想尽管我市包括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生态县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少指标只是“低水平达标”,要在今年内通过国家技术评估与考核,任务还非常艰巨。市区环境状况不理想,尤其是城郊接合部脏乱差现象回潮,道路和工地的扬尘很多,建筑垃圾得不到妥善清理。辖市区、建制镇街巷乱堆乱建、乱设摊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普遍,集镇秩序比较混乱。河沟垃圾、“牛皮癣”广告、残垣断壁、各种废旧物品乱放等问题比较突出。
    3.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的任务仍很繁重。长期以来镇江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这是造成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如我市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比例2009年为4.5:58.2:37.3, 2010年为4.3:55.7:40。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由于我市能源消费以煤为主,重化工业比例依然偏高,导致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使节能减排指标达标的难度加大。在我市重点能耗89家企业中有80家属于重工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593.9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5%。
    4.生态市建设投入还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2008年以来,镇江大幅度增加环保投入,使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逐步提高2010年的3.81%。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城市排水管网配套建设等设施不尽不完善和不配套,制约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二、对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建议
    (一)突出“三个强化”,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1.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创建生态城市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与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有机结合,因势利导,统筹规划,加强引导。
    2.强化目标考核。要把生态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体系,工作任务逐级量化,责任到人,一包到底,同时实行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状,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以决胜的决心、举措、力度和氛围,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确保实现生态市建设的目标。
    3.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示范引导,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媒体、网络、宣传专栏、宣传资料等,大张旗鼓地宣传。
    (二)狠抓“六个关键”,加大生态市建设的广度
    在巩固达标指标的基础上,以未达标指标和易反弹指标为重点难点,集中力量,强力突破,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一是要加强绿地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加强植树工作,均衡新老城区绿化覆盖。二是开展环境噪声综合整治,确保噪声控制达标。三是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发展绿色交通。五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改进建筑工艺,提高道路广场用地透水性,加大再生水利用普及力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六是加强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三)完善“四个机制”,优化生态市建设的深度
     1.建立环保投入机制。大力增加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使其投入保持在GDP的3.5%以上。发挥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加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商投资投向节能环保项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吸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发项目。加强与国际之间的科技合作,重点解决一些关键技术和治污难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
     3.改革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镇江今后环保政策措施要从严从紧。在制定或修改环保政策措施时要提高标准,从严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保护水平,采用最佳保护技术。抓紧做好增加PM2.5监测指标的准备,并创造条件在镇江率先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
     4.推行“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方案和镇江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行“绿色GDP”制度。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不要以传统GDP指标对地方排名,而应以“绿色GDP”制度进行考量。其次,作为地方政府不再以传统的GDP进行核算,而是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一并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即以“绿色GDP”指标衡量各地的发展情况。
     (四)壮大“四个产业”,提高生态市建设的高度
      现代城市要坚持绿色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执行绿色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环境亲和型产业,构建与生态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使城市与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禁止和淘汰环境损害型产业。二是注重发展以旅游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三是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四是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镇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要从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出发,通过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传承古城风貌,使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人为景观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同时把当代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增加时代特色,传承城市文脉,使城市建设“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加强生态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担起社会责任,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把镇江建成经济持续发展、资源利用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方便的“生态名城”而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zjmm)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