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镇江市委在镇江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的集体提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四点钟学校”工作的建议
民盟镇江市委会
社区“四点钟学校”是依托社区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场所,整合高校大学生、中小学教 师和“五老”等志愿者资源,由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转,为社区内的小学生提供放学后的学习、娱乐、托管等服务,以解决双职工家庭在孩子下午四点钟放学至家长下班回家前这段时间无人看管的实际困难和孩子的校外教育问题。
2008年4月,镇江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联合在全市13个社区开展了“四点钟学校”试点工作。2009年初,市有关部门又专门召开“四点钟学校”工作推进会,并为首批13所社区“四点钟学校”授牌。
一、试点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以润州区为例:该区现有7个乡镇街道,66个社区,其中首批参加“四点钟学校”试点工作的有金山街道迎江路社区、和平路街道桃一社区等。作为我市首家创办“四点钟学校”的迎江路社区,自2003年以来,与中华路小学共建,每天下午4时至6时,由退休教师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将那些已放学而家长尚未下班、暂时无人照顾的孩子集中到社区所属的金山文化大院内,无偿帮助指导他们完成作业,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几年来,先后有4000余人次小学生参加,近150个家庭受益。《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工人报》等十多家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报道了该社区“四点钟学校”的做法和经验。但今年以来,由于社区所属的“金山文化大院”被列入拆迁范围,新的活动场所一时无法解决,再加上教师自愿者也出现断档,“四点钟学校”的运行困难重重。
通过对社区的走访和对小学生家长的座谈,,我们发现,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算机室等,应该说具备开设“四点钟学校”的硬件条件。许多家长也希望有类似社区“四点钟学校”的活动场所。
但目前社区存在较大的难处:一是社区工作繁琐,工作量大,腾出人手和精力有困难。二是没有经费来源,“四点钟学校”的运作有困难。尽管“四点钟学校”的教师由社区内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不收取劳务费,但学生活动场所每年所需的水电费对社区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是孩子的安全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社区学校的管理不比学校正规,孩子也不如在学校听话,小孩子打打闹闹、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万一出了意外,家长找到社区怎么处理?担心会自找“麻烦”,最终好心办坏事。
二、几点建议
办好社区“四点钟学校”,既可以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做了一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也为配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减负增效工程、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后缺乏管理等问题,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镇江作了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建立必要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社区“四点钟学校”的扶持力度。尽快落实被拆迁社区“四点钟学校”的场所问题。
2.加强我市“四点钟学校”在社区的推进工作。
(1)由政府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和必要设施。
(2)学校运作所需费用可采取政府资助一点、民间捐助一点和学生家长负担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对贫困学生可提供免费服务。
(3)学习与活动内容:各类课后辅导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专家讲座、小制作与小发明、各类读书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等。
(4)师资及辅导人员的来源:社区内有专长的退休人员;社区自愿者;社区内有专长的学生家长;与高校联合,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3.探索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将此项工作逐步纳入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范围内,通过制订社区“四点钟学校”相关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四点钟学校”的管理服务质量实施管理,不断提高“四点钟学校”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4.多方努力,共同推进。办好“四点钟学校”不只是社区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与配合。文明办、民政、共青团、关工委、教育等部门可做一些政策引导,规范一些具体的措施和管理办法;街道社区、学校、家长应建立相关沟通、互助机制;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形成共识,激发更多力量参与到“四点钟学校”的工作中来,努力把它办成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惠民工程。
(责任编辑:zj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