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

时间:2009-12-03 11:21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王瑞楠
    今年省教育厅、宣传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24号文件,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对于规范办学行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是以分数为本的教育,是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是只顾眼前不顾未来的教育。遗憾的是素质教育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应试教育却登峰造极,有的学校喊出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代价来片面换取升学率。可悲,可叹。
    令人欣慰的是,省24号文件下发了。虽然说是盼望已久,但毕竟来了,而且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我觉得:
    首先,第一要务是严格贯彻落实“五严”规定,克服吃亏思想。因为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素质教育可能是一句空话。眼下对于学校而言,最为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严禁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没有时间的规定,过去阳光加灯光,加班加点的做法就不可避免。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课程是国家法定的,不可随意改变。课程结构决定了知识能力结构。应试教育下,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怎么可能不片面、单一?怎么能培养出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其次,转变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假设,在应试教育下,一个学生通过努力,考取清华,但其心理承受能力差,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有欠缺,到了学校后因为承受不了沉重的学业负担,或心理失衡,无法完成学业,只得退学,父母痛心,师长痛惜。我说的是个假设,但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很普遍。我想说的是,当这个学生考取清华的时候,这个学生一定会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美,学校也会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褒扬。但是请别忘了这个褒扬是牺牲了学生的未来换来的,值得吗?我们有个口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不错,但还不完整,一是因为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往往把“人民”的外延缩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如果其子女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要说对教育满意是很难的。二是满意是一时的满意还是长久的满意没有规定。所以要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办对未来、对民族负责的教育结合起来。应试教育走到今天,有教育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一旦一所学校考的不好,什么“高考之痛”会让你痛不欲生。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成败,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一点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教育工作者如此,社会如此。最怕的是叶公好龙。如果社会不转变,素质教育走得再远,必将重回应试教育的老路。
    第三,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素质教育的能力。有一个事实不容否定,即我们的广大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客观上说,我们教师最擅长的估计还是应试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观念的准备。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现在,也要看未来;不仅要看显质,也要看潜质;不仅看分数,也要看能力。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再说,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来日方长,前途难以估量。没有一个刚出生的女婴就长得如花似玉,但岁月会让她亭亭玉立,倾国倾城。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只围着分数转,就不会把他们看成是差生,是笨蛋。其次是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人的成长也好,教育也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自身的方法,不是说靠死揪就可以成功的,题海战术,无休止的考试,加班加点,超前学习,等等,都是有违规律的短视之举。这一套我们熟悉的东西,现在不能用了,如果你觉得是有效的,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用了。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做?
    最后,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是看不出其重要性的,因为考试不考。但是为民族的发展、为孩子的未来计议,其重要性就尤为突出。教育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这个人无疑是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从这个定义上看出,学校应该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心理健康。因为之前长期处于应试的环境下,不堪重负;二是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学生中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状况比较普遍。而一个孩子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到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一定的承受力、耐挫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当前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今天的孩子,物质条件好,成长道路平坦,基本没有经历过什么磨砺、挫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碰到一点点小事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时甚至酿造可悲后果!因而培养学生健康情绪至关重要!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认话、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基本素质要求。据研究,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品质。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往往容易抬高自己,轻视别人,不会摆正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善于沟通等。这些都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著名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教育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
    当前人们普遍把省24号文件简称为“减负令”,其实是不妥的。24号文件,内容丰富,减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文件的本质是“拨乱反正”,让教育回归到教育的科学之路上来。基于此,我以为,我们要做的事很多,走的路还很长。
(作者系镇江第一中学副校长、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市政协委员、民盟一中支部主委)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