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和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五项规定,即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
“减负”的五项规定在学生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家长拍手叫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减负”忧心忡忡,他们主要有“三怕”:一怕“减负”后学生不学习,教学质量下降;二怕“减负”后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了,无人管;三怕“减负”是一阵风,过一段时间又是老样子。由此可见,学生家长对“减负”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与学校思想统一,相互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否则就可能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那么,学校如何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减负增效工作呢?
一、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减负”
首先,“减负”不是“无负”、“无作业量”、“课后自由”的代名词。“减负”是要减掉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超标”(或超纲),即超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学生接受困难;二是“超时”,即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加课、补课,不按时放学,双休日照常上课、补课,上校外补习班等;三是“超量”,即超过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有关限量,课程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看课外读物的数量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次数严重不足。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已严重损害了学生生活的完整性,阻碍了学生的健全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而且要关注其现实生活;不仅要关注其理性认知生活,而且要关注其审美、道德及情感生活;不仅要关注其学校生活,而且要关注其家庭生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健康的、全面的、主动的发展。
其次,“减负”要减轻的是中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课业负担过重,高考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的过高期望,就业的压力,同学之间明里暗里的非正常竞争,这些都使中小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早已不堪重负,为数不少的学生丧失信心,厌倦学习,甚至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疾患。因此,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一点沟通,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多一点鼓励,让他们快乐多一点,成就感多一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减负”应以“增效”为前提。“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如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没提高,教育质量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减负”之后仍可“增效”的重要保证。
第四,“减负”不等于“无负”,有些方面还需要“加负”。“减负”要减去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高消耗”、“低产出”的“过重负担”,适当的学习负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需,适量的作业有利于促进其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减负的同时必然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科学地“加负”,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劳动技能教育,加强其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培养等。
二、与家长配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作出一种预设和规划。人生规划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人生规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行动的措施,增强责任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高中新课改为做好人生规划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在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为学生确定第一个研究课题《科学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高二年级可以确定《高中生学习方法与效率》的研究课题,高三年级可以确定《我的未来我做主》的研究课题。
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有这样六个: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确立理想的职业目标;通过探索职业需要和体验职业过程,锻炼学生查找信息、解决问题、适应社会、与人合作的能力等;通过综合社会实践、走进社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可以组建不同的社团,定期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选择大学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职业理想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大学。当然,这几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不是一个课题所能完成的,要贯穿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
三、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
1.指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学习计划可以预设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订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计划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既要考虑常规学习时间的安排,又要考虑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制定计划不要空,不要大,不要远,不要脱离学习实际,要符合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有些同学制定计划时,满腔热情,可执行计划时却寸步难行。这便是因为目标定得太高,计划定得太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2.激励学生逐步执行自己的计划。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家长一定要在每晚睡觉前和学生一起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一开始要突出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地方,对于执行得不好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然后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好,使学生自己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3.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
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习技能和自制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等。
学校要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家庭作业,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能够被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顺利完成;让学生明确教师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注意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另外,家庭作业能尽量贴近生活,其形式可以是练习、读书、听广播、看电影等。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家长应能保证学生每天晚上都有一定的家庭作业时间,当学生遇到不理解作业的要求时能提供帮助,必要时应及时与老师联系。任何时候都不要替学生做家庭作业,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完成。每天让学生把教师批改过的家庭作业拿给自己看,一方面使自己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家长对作业非常重视。对孩子作业的进步要当面表扬,并且形成习惯。让学生把得意之作收集起来,创建一个“代表作品集”。
4.因材施教,为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
减负给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业、习惯或综合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譬如,对于学业稍显不良或者存在偏科现象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对症下药、查漏补缺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对于习惯不良的孩子,家长可以趁机和孩子从头做起,从一件事做起,打一场培养好习惯的家庭持久战。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一两门特长,目的是陶冶性情,让孩子在特长中找到自信。但是,所有的补习和提高都要以孩子自愿和确保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建立在高压和不尊重孩子、不懂教育规律基础上的一切课外辅导和补习不仅会违背了减负的本意,而且会使孩子身心疲惫,加重家庭冲突,严重恶化亲子关系。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自主读书活动,参加各种辩论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定期组织报告会;可以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还可以进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这就为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1.开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可以使家长学习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从而实现由经验型育人向科学型育人的转变。办学模式可实行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
2.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
家长是孩子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家长委员会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由有教育经验、关心学校教育、热心社会工作的家长担任委员,代表全体家长与学校配合工作。家长委员会可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参与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3、家校携手,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迎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开拓教育资源的新空间。可以根据家长的专业特长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可有效地挖掘了家长资源和潜能,发挥了家长所长,使家长成为学校工作的大后方,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教育资源、人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4.拓宽家校合作渠道
(1)家访
家访是最为有效的家校合作形式,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走访学生家长,同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家长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历程,同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等有利于因人施教。它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老师与家长情感沟通、建立和谐家校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亲和力和交流的充分性是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方式不可替代的,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弊。
(2)学校开放日
学校开放日可有目的有准备地请家长来学校参观各年级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在开放日访校,可以熟悉学生在校生活,以便配合学校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延续到家庭。
(3)家长会
家长会也是学校与家庭合作的很普遍的一种形式,是教育网络中重要一环。通过家长会教师能及时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业和行为表现等。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每学期召开一两次。班主任按学校部署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一般包括为:教师报告、家长经验交流、学生学习成果汇报表演等。
(4)家校联系卡
这是一种教师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有效方式,教师把学生在学校学习、品德、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写在联系卡上,由学生拿给家长;家长把学生在家和社会中的表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等写在联系卡上,由学生拿给老师。家校联系卡使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5)校信通及电脑网络
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它方便沟通,并能及时反馈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对大部分学生的了解和教育是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作者系镇江中学高级教师、区政协委员、民盟镇中支部组织委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