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引导家长调整心理预期 家校联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时间:2009-12-03 11:06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白晓春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几方面。
    1、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形式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促使家长们不得不从小抓紧孩子的教育,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2、追求升学率就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业绩评价标准,最终成为各学校的终极追求目标。因此学校之间竞争也日渐加剧,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的只以学生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校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只以成绩论英雄。完全忽视受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在应试的大环境下,小学生在校课业负担就重。
    3、应运而生的各种课外辅导,顺应了家长的要求,回到家,家长又要孩子学习其他兴趣班。以牺牲孩子休息为代价。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
    据对我校12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暑假里每周有五天需要上课,以语数外学科为主,其中四名学生各还要学习软笔书法、舞蹈、电子琴和跆拳道。其中五名学生做了三天的短期旅游。秋季,进入六年级学习后,每个双休日将会利用2—3个半天上辅导课,每周休息半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一个特例,小孩父母在家开诊所,整个暑假聘请大学生陪读,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到少年宫上课,否则在家就是整天学习,只有傍晚可以看会儿电视,外出旅游了一天。内心极其烦躁。
    三、家长心理调查
    课外辅导课,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几乎是人人参与的,面临升学、择校的压力,家长紧张、孩子也紧张。家长认为现在上个好学校要考试,必须打好基础,成绩好的想拔高, 成绩差的想补差。别人补自己家不补,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大,喜欢跟风,因此宁愿牺牲孩子休息时间,牺牲自己娱乐时间,家长不辞辛苦陪着孩子到处跑班上课。
    四、学生上课外辅导班的状况调查
    曾经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群孩子学习比较浮躁,纪律涣散,作业错误率高,甚至一贯学习认真的孩子也出现退步现象。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一帮孩子互相约着报了课外辅导班。跟家长说自己要学习,老师教得好,同学们都去上课。
可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实际上老师并不是在校教师,上课时课堂比较吵闹,小孩子可以随意讲话,纪律涣散,老师根本不能控制课堂,还气恼孩子不听话。家长看孩子学习愿望这么迫切都很高兴,殊不知已经影响到学校的课堂学习习惯与效果了。
    五、家长必须改变观念
    1、家长克服功利思想,调整心态为孩子减负。
    家长认为好的学习成绩是好学生的标准,考上大学是成功的开始,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就是成功的标志。因此,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给他们定下了长大必须考大学这一个目标。于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只看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的分数,除此之外,都不管不问。
    其实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孩子危害很大,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1)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据教育部调查,我国近视率全世界是第一位。
    (2)孩子的睡眠时间短。国家要求,小学生睡眠必须保证10个小时,初中必须学生保证9个小时,高中学生必须保证7个小时。可是,现在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有的家长也布置作业,学习不好的孩子很难完成这写繁多的作业,有的小学生十一二点才能上床,这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健康。
    (3)孩子锻炼身体的时间太少。在学校里,课外活动组织得不好,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又太少,有的孩子早上还忙着写作业,不能锻炼。因此孩子的体质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孩子是豆芽菜,有的是小胖子他们的体育很难达标。
    (4)有的孩子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压力太大,产生了厌学、疲劳、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各级学校中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的人也越来越多。
    2、承认孩子之间有差异,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古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此时,父母的正确态度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3、不要盲目追从辅导班,关注孩子学习状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细节。
    很多家长认为和孩子上了很多辅导班应该有所提高,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是,作为家长应清楚孩子参加学习班的目的,了解每节课学什么,学得怎样,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学习成功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素养:影响孩子学习的素养,一个是“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另外一个为“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爱好、意志、性格等。与其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上学前,吃好早餐了吗?听课注意力集中了吗?听不懂敢向老师请教吗?作业认真仔细完成了吗?跟老师、同学相处愉快吗?成绩不好,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学习过程的科学和顺利,最终决定考试成绩。
   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可能带来的困难,提升对待挫折的勇气;学习之余,引导孩子注意思考,提高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等诸多方面的智力活动能力。
    总之,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任何学习,其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更在于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素养,这才是最重要的。
    4、从学习以外入手,用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孩子从一入学开始就必须加强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一旦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习障碍就会随之而来,而要改变它是非常不容易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上迁移。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首先要看他的生活习惯如何。生活习惯好了,学习效率才有可能提高。通常学校里,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好不到哪里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差不到哪里去,这就是迁移的原因。
(作者系镇江索普实验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民盟小教支部盟员)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