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刊载于《镇江日报》2009年8月24日第二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近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如今,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创业的软环境到底怎样?为此,民盟镇江市委近期分别到部分驻镇高校、高职院校等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在相关部门协助下,形成了我市首个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采取了个别访谈和大范围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访谈对象包括了部分驻镇高校学生工作处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镇江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等。参加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学生涵盖了理、工、经、医等专业,并覆盖各个年级。 多有创业意愿,苦于教育匮乏 驻镇高校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82.4%的被调查者具有在校期间开展创业的意愿,仅有4%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反对。从毕业后的创业意愿看,表示毕业后有机会就创业的占77.5%,表示毕业后一定自主创业的占14.7%,没有创业打算的仅占7.8%。而在创业教育方面,表示从未参加过创业教育的占86.3%,有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创业大赛等类似活动,表示不了解政府有关创业政策的竟达到70.6%,只有约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了解相关政策。有86.3%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创业流程,了解的仅占全部被调查者的一成多。 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则更加不容乐观。虽然有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基本上都未参加过任何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等类似活动。不了解政府相关支持创业政策和创业流程的都在八成左右。 强化创业教育,夯实创业基础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创业教育匮乏让不少大学生在创业之路上“心有余力不足”,难以实现最初的理想。 在民盟镇江市委会组织起草的一份《关于进一步改善我市大学生创业软环境的建议》中,记者注意到,相关教育、科技界专家确实提出了不少“实招”和“妙招”。如“大力开展创业政策指导进校园活动”、举办“镇江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完善“镇江大学生创业资金扶助平台”等建议都很“亮眼”。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议》提出,应尽快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专家顾问团,聘请大学教授和多年从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估、指导,帮助他们积累经验、明确步骤、增强创业的基本能力和心理素质。 《建议》认为,要结合高校实际,尝试设置创业教育机构,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开拓创业思维,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促进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在建立大学生创业长效培训机制方面,提议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等部门联合各高校,积极推广SYB(创办你的企业)、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开设创业讲座等富有实效性培训模式,建立大学生创业长效培训机制。 在注重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教育界专家认为可依托学校现有的第三产业作为母公司,或筹集设立市、校两级创业基金,或以无偿或优惠出租场地等方式,给予大学生技术、资金等创业条件的扶持,探索建立有偿使用、适时剥离、循环衍生、共同发展的创业实践机制。 优化创业政策,打造创业平台 民盟镇江市委会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还是很高的,但仍有很多问题不容回避和忽视。从全市范围看,创业的成功者只是凤毛麟角,仅有2%左右,这与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为4%)相比,与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20%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调查结果看,只有7.2%的大学生毕业后有意留在镇江就业创业,这对我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人才高地颇为不利。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方面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也不强,使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在一定层面上还难以找到相应的政策。为此,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将现有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及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注意搜集信息,吸收先进地区和周边城市的好政策、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有关专家还提议适时成立镇江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展示,项目洽谈评估,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申请、工商税务登记等代理服务,成为集创业就业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依托镇江留学生创业园、镇江大学生创业园、京口软件园等,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设大学生创业项目安置区域,为我市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通讯员 刘飞 记者 钱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