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政协副主席 荆国南
丹阳封缸酒闻名全国,其酿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昆山市三大名片之一。我国的端午习俗,被韩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文化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整理保护申报,可以打造出文化亮点,形成丹阳特色的文化名片。为此,市民盟总支联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就如何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保护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议汇报如下,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情况(门类多、档次高)
丹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并拥有了众多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手工技艺的种类之多和造诣之深在镇江市乃至江苏省都拥有较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今年4月,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审定并通过社会公示,推出的第一批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27项,涉及9个门类。其中,镇江市级17项、省级4项、国家级1项。封缸酒的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乱针绣、天鹅绒织造技艺、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在县级市中是不多见的。
二、我市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做的工作及面临的问题
2006年以来,我市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推出,各类资料的归类建档、文本制作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尚有待于加强,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异常紧迫地摆在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面前。
三、全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丹阳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崇尚文化、保护文化的优良传统。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利用十六字方针,就推进我市“非遗”保护和利用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设立专项资金,保障 “非遗”保护落到实处。
“非遗”保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抢救和保护的任务异常繁重。市委、市政府和各镇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人员、资金等落实到位,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规划和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市“非遗”领导小组要加强工作领导,要定期听取“非遗”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我市“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的短缺。据我们考察了解,镇江市及周边县市,都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涉及某个项目的申报和保护,有的县市还不惜耗费巨资。建议市政府以较好的资金保障来满足“非遗”的普查、抢救、申报、文本的制作、书籍的出版、传承人的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的需要,以及对优秀传承人的奖励和激励。
2、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充分展示丹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最好的办法和最必要的手段就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或展示馆,用于“非遗”资料的收集、展示、研究、宣传和保护。常熟市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就十分注重展示设施、场馆的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25个专题“非遗”博物馆。为此,建议市政府考虑筹建“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同时挂丹阳市民间民俗艺术馆的牌子),及乱针绣、丹阳黄酒等专题展示馆,吸纳我市具有较高艺术成就和知名度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馆,进行集中展示、研究、创作和讲座。展示馆可以承担“非遗”项目资料、图片、唱本、工艺制作等的归类建档、存档职能;可以开展“非遗”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和非遗实物的征集和收购;可以通过集中展示和创作,开发具有民间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拓展民间民俗文化旅游服务,实现“非遗”的产业化之路,进而打造更多的丹阳名片,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传承人和全社会支持和保护“非遗”,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
“非遗”保护工作,仅靠文化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市优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保护的知识,大力宣传保护“非遗”的先进典型、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文化部门和“非遗”传承人要走出办公室、创作室,走进校园、镇村、社区,利用讲座、演示、板报、橱窗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零距离深切感受到和触摸到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妙和传奇。
同时,我市要花大力气鼓励和扶持现有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一方面,我们要倡导全社会尊重啷当、面塑等民间艺人,给予生活关心,鼓励他们精心创作,培养接班人,并尽可能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激发其创作热情。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群众吸收到自觉传承和保护“非遗”事业中去,对于“马灯阵舞”、“九狮图”等雅俗共赏、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结合群众文化、文艺演出、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加以推广,参与者越多,该项目的保护也就越得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保护、利用好“非遗”,必将极大地提高丹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地方竞争的软实力。这项工作开展得好,既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也必将惠及子孙后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