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关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强我市特殊教育的建议

时间:2008-01-10 14:50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关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强我市特殊教育的建议
 
      特殊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主要指对聋哑学童和智力有问题的学童的教育,现在一般称“聋教育”和“培智教育”
    (一) 目前我市特殊教育的现状
      1、镇江、丹阳、扬中、句容各有一所以聋教育为主的特教学校,附带招收智障学生。具体情况如下:市特教中心聋生88人,弱智生55人,教职员工55人,其中教师48人;丹阳聋生56人,弱智生15人,教职员工34人,其中教师27人。句容聋生33人,弱智生30人,教师19人。扬中因聋生生源严重不足,已停招聋生,少数未毕业的聋生12人,弱智生50人,教师22人。
      2、另有京口区办的专业培智学校一所:梦溪学校,现有弱智生78人,教师11人。
      3、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数已高达丹阳182人,句容29人,扬中184人,京口52人,润州24人。
    (二)分析以上情况
      1、聋教育生源分散,导致资源浪费:各地各校生源严重不足,难成规模,形成了特殊教育资源的浪费,师资的浪费,也阻碍了聋教育发展以及体系的完善。
      2、培智教育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市现有的智障学生基本上都是靠随班就读安置的,全大市没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安置的学校,各地也只是停留在“附带”的层面上,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智障学生以及家长的教育需求,更谈不上提供有保障的教育。
      3、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的本质就是差异性,学生个体间差异很大,两类不同障碍的学生所需要的教育往往差之千里,加上课时、课程、活动、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不统一和不同步。为了确保各类学生接受到自己需要的教育,确保各类学生安全、自如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必须要在一个校园内设立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区域,但是由于各校的校园条件有限,无法满足,这就给综合性办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4、周边城市特殊教育的布局成功调整给了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十五”期间,常州市对特殊教育进行了布局调整,金坛、溧阳、武进聋校现有聋生合并到常州市聋校,三校分别成立培智学校,合并钟楼、天宁区培智学校,在天宁区办了一个培智教育中心。
      5、《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配置特教专用设备。按照特殊教育学校新课程设置的要求,配置盲、聋哑、弱智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专用教学设备。各类教学设施不得共用。
    (三)、建议
      这样的状况导致我市的聋教育和培智教育均不能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市教育“率先当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家长要求的不断提高,特殊教育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为此,我们认为:镇江市的特殊教育应该由市政府总体协调,从特殊教育发展的角度,从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高度,进行大市布局调整。分别建立聋教育中心和培教育中心。因此我们建议全市的特殊教育布局作如下调整:
      1、由市特教中心成立聋教育中心,一是负责对全大市(京口、润州、新区、丹徒、丹阳、句容、扬中)的聋哑适龄学生完成九义教育;二是负责完善我市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暂时只能是聋教育),其中包括对具有教育可能的智障学生实施九义教育后的职业培训(不住宿)。
      2、委托京口区成立培智中心,负责京口、润州、新区、丹徒的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九义教育。
      3、扬中、句容、丹阳成立培智学校,负责本辖区内的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九义教育。
      4、所有轻度智障学生的九义教育分别到本学区的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