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参政议政 >

对镇江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研及对策和建议

时间:2008-01-10 14:42 来源:  作者:zjmm  点击:


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对镇江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调研及对策和建议
 
      十月三十一日上午,民盟十五人来到江苏省少管所与在该所服刑的十九名镇江市区籍少年服刑学员进行面对面的帮教和调研活动。经与办案人员了解,深入看守所与在押的未成年人交流谈心,从未成年人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
(一)主观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漠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一切事情以自己为中心,荣辱观颠倒,崇尚金钱、讲究享乐,贪慕虚荣,好逸恶劳,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道德观、人生观扭曲,最终不惜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法律意识淡薄。有的未成年人平时对法制教育不重视,没有用心去学,用脑去记,学校又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导致法制观念淡薄,罪与非罪的界线分不清,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都没有清醒的认识。有的甚至犯了罪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刑律。如一名家住李家大山的少年,团伙入室抢劫,至人轻伤,他以为最多只是会被派出所叫去谈谈话。
   3、文化素质不高。从这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看出,大部分人只读过小学,有些初中也只念了几天,他们辨别是非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很欠缺,会对一些事情产生错误的判断。再加上如今生活物质条件的提升,一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远远跟不上他们的身体生理发育,导致自我约束力差,容易被拉拢、引诱,随朋友参与到结伙抢劫、结伙偷盗、结伙斗殴等共同犯罪活动中。
       
(二)客观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不和、素质低和早期教育失误是导致一些青少年自暴自弃、堕落犯罪的重要因素。(1)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容易产生孤僻、偏激的性格。我们所调查的19个孩子,有12个都来自不健全的家庭。(2)教育的方法、方式不正确,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这些都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逆反的心理,极易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有的贫穷家庭,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教育,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不过问,一无所知;有的富裕家庭,父母则对孩子百依百顺,尽量满足孩子对金钱的需求,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忽视了对孩子品德行为的教养。这些都是孩子染上不良习气的潜在因素。(4)有的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派,行为放荡,甚至违法犯罪,无视道德法律,使他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2、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未成年人的思想走向,从目前一些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上看,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存在许多弊端。(1)学校重视"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特别是进行法制教育,也是泛泛说教多,号召多,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品德修养和增强法制意识,造成法制道德观念淡薄,对社会上的是非善恶辨别能力差。(2)有的教师素质不高,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一种尊重、关爱、信任与平等的态度,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优劣,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使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过早流入社会,容易在被引诱、挑唆和胁迫下违法犯罪。(3)有的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正。一方面校方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甚至对校内学生勾结校外流氓勒索在校学生等现象的治理无力,使有的学生为了不受欺负而结交坏学生和校外流氓,交朋友不善,从而走上了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犯罪之路。
    3、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网站也的出现;一些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因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很容易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色情、毒品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他们幼小的心灵,在好奇心、攀比心的趋使下,贪慕虚荣,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等不良习惯应运而生。另外,一些辍学的未成年人,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原因,不能择校选择再教育和寻找到工作,家长对他们的监管又确实存在"真空",管教缺策;一方面由于社会各界对失学未成年人的补救措施不完善,不能提供再接受学校教育和培训就业机会,被社会称为"坏孩子",意志薄弱的他们容易产生自甘堕落思想,整天无所是事,游手好闲,沉迷于网络游戏,沉醉于的士高、慢遥吧等娱乐场所,思想被腐化,很有可能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三、预防对策
    综上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体现在各个方面,有个人的主观原因,有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负面因素影响等客观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要切实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会各界必须达成共识,共筑防线,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预防网络,齐抓共管,长抓不懈。
    (一)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各职能部门要协调合作,各负其责,依法严惩卖淫、嫖娼、赌博等犯罪活动,加大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监督和管理,铲除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文化,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次,政府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文化知识等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次,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应负起责任,成立帮教小组,想方设法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的再就学和就业问题,尤其是对那些无人管的未成年人,真心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施教,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防止走上犯罪道路。第四,各政法部门,一方面要重点打击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和向未成年人传授犯罪手法以及严重危害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做好保护性的预防工作。
    (二)加强管理,重视素质教育,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前,学校应把重点解决学校管理不完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加强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第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要改变教学模式,不仅注重教书还要注重育人,还要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智育和德育并重,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教育部门和政法部门要加强联系,加强协作,根据社会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法律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大力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第三,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教师上课时间以外的管理,加大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不仅要体现在升学率方面,还要体现在学生犯罪率、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率上,增强教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感。另外,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遏制校园的不良习气,树正气、压邪气,大胆管理。
    (三)注重修养,善于引导,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家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必须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