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江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琪安
最近几天我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座谈会,刚才又听取了姚局长的介绍,听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事,也了解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市文化产业门类已从原有的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文艺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向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音像发行业、艺术品(文物)展销业、广告会展业等扩展延伸形成了门类较为丰富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虽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容量不大,占全市GDP的比重偏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作用均不明显。
2、文化资源和一些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不够,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项目较少,缺少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大手笔。
3、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低,创新能力较弱,将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能力也比较弱,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技术产品较少,即使是《快乐推销员》和《水漫金山》也都是借鸡下的蛋。
4、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歌舞、电影娱乐、图书、网吧等项目,而文艺会展、动漫游戏、数字内容主题公园等一些既具有原创性又有扩张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几乎为空白。
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规划引导缺乏科学系统性。我市文化产业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分属文化、广电、出版等部门,这些部门虽然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进行规划发展,但由于缺乏全局性的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未能有效融合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文化产业的发展单位往往只能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大合力。
2、文化产业领域缺乏既通文化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我市文化产业领域较突出的问题,从业人员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不少文化单位由于缺乏经营人才,产业项目很好但效益不佳,可以说,产业经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到位。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目前也是弱势产业,需要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前制定过一些文化产业的政策,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政策是针对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的,缺少全盘的考虑,达不到“除根治本”的功效。比如,有些文化项目虽列入了规划,但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另外,有些文化产业政策只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到实处。金海岸演艺大舞台目前仍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这一方面有文化消费环境、市场营销运作的因素,但政府在一些政策上缺乏扶持对此是否也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我们探讨,镇江古玩城自开业以来人气不旺,经营状态不尽人意,应该说周边停车难、税收扶持政策不到位对此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家、省里已建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但镇江市未设立,另外社会资金捐赠文化的税收抵扣问题尚未解决。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及原因,要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对策何在?
一、 制定发展规划,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文化产业资源组织开展深入系统的摸底、调查,排出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项目,认真研究制定镇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既有长期远景又有当前任务,并与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衔接,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总盘子,纳入国民经济的统计指标,使文化产业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加速器”。
二、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文化产业管理模式。
文化发展的出路在改革,要理顺党政、政事、政企、政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和调控能力,建立由地方党政分管领导挂帅、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通盘规划、知道、协调,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发展全市的文化产业。
三、 完善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规划排出“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概算,明确政府投入的比例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深化筹资政策:可通过目标考核和专项检查确保地税部门对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足额征收,落实鼓励捐赠文化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踊跃资助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文化市场管理,文化资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 培养引进人才,增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的开发纳入全市人才工程,加快制定文化人才培训、教育,引进政策,加强与市内外高校、文化培训机构,特别是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文化专业人才,提高原创竞争力,建立“文化人才建设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划出,海内外企业及个人捐赠等。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